第211章 王府镇第1/2段
<p>而王府饭菜与宫廷膳食的最大区别在于,宫廷膳食是依照标准的规范制作,不会根据皇帝个人情况改变菜谱和制作方式。</p><p>王府饭菜则是更具个性,调节幅度更加自由,而且王府衙厨会长期揣摩王爷的口味,根据主人的性格、修养、喜好等,逐渐发展出当地特色的饭菜。</p><p>关于王府菜系,白晓星暂时就总结出这么个笼统的概况。</p><p>要说具体的菜谱,在过去那种年代代表着传承和足以影响到家道运势的金贵东西,是不可能随随便便被人看到的。</p><p>况且当年打小日本的时候,季家手握着菜谱的那位前辈确实是当着全村人的面“毁谱明志”的,村里凡是脑子还不糊涂的八九十岁的老人都知道这件事。</p><p>因为那是他们从幼年时起就从父辈那里听来的。</p><p>老人们说的绘声绘色,说是当年那菜谱被丢进火里的那一刻,季家人全哭了。季家那时人多,哭声连成一片,但没一个人站出来阻止说别烧了。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不烧,东西就被日本人给拿走了。</p><p>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宁可毁了也不能留给侵略者!</p><p>何况季家当时那位掌着手艺的大厨已把两只手手筋全割断了,他宁死也不给日本鬼子做一顿饭,等于已经下决心彻底断了这份儿传承,所以毁菜谱,只是那份决心的更深层次体现。</p><p>季家的故事虽然不像鲍家那般壮烈,也没有烈士遗像至今挂在镇政府大楼之中,但季家的精神始终深刻的印在那一辈人的心中,老人们每每想起那段艰难的过往岁月,也都会提及这些事迹,无不遗憾于那份终止的美味传承。</p><p>虽说季家那位前辈在和平后恢复了部分菜谱,但最终流传下来的就只剩下这十道。</p><p>所以,无论记载如何,玉簪村里是真的无法再找到能具体的菜谱了。</p><p>白晓星一边翻找一边思考,村里所有人口口相传的王府菜系都是季家人传承下来的,可为什么一个外来的李丰家却敢那样挺直了腰杆说是他们家的呢?</p><p>最关键是,镇政府大院里竟也有支持他们这个说法的领导。</p><p>好奇心驱使下,白晓星找到于瑶,请求她帮忙侧面打听一下,究竟李丰家所谓的传承是从何而来。</p><p>于瑶这些日子一直在负责挖掘镇辖十个村子的土、特产,可以说是最为忙碌,也是权力最大的一个人,所以无论她需要什么材料,只要说一声,就会有相关部门配合她。</p><p>作为坚定不移的支持季家的人,她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白晓星这样问的目的,所以这件事做的滴水不漏,很快就问出一些线索。</p><p>李丰家是隔壁镇的,搬来玉簪村也才一个甲子,算是外来户。</p><p>当年他父亲来落户的时候刚二十出头,热心村民可怜他孓然一身,介绍了本村同样外来的一个姑娘。两个人结婚后本本分分,守着自家开荒的一亩三分地生活,先后生下三个孩子,李丰是老大,长大后也在村里成了家。</p><p>这人和他父亲一样,在所有人眼中始终是个,究竟李丰家所谓的传承是从何而来。</p><p>于瑶这些日子一直在负责挖掘镇辖十个村子的土、特产,可以说是最为忙碌,也是权力最大的一个人,所以无论她需要什么材料,只要说一声,就会有相关部门配合她。</p><p>作为坚定不移的支持季家的人,她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白晓星这样问的目的,所以这件事做的滴水不漏,很快就问出一些线索。</p><p>李丰家是隔壁镇的,搬来玉簪村也才一个甲子,算是外来户。</p><p>当年他父亲来落户的时候刚二十出头,热心村民可怜他孓然一身,介绍了本村同样外来的一个姑娘。两个人结婚后本本分分,守着自家开荒的一亩三分地生活,先后生下三个孩子,李丰是老大,长大后也在村里成了家。</p><p>这人和他父亲一样,在所有人眼中始终是个老实人的形象,除了种地之外,偶尔还会在寺前广场推着小车卖小吃,过的是和其他人同样的安生日子。</p><p>可以说在季老爷子去世之前,李丰这一大家子都是没什么存在感的。</p><p>也不知道是蓄谋已久还是白晓星的无脑操作给了他们自信,总之后来的李丰就不再是原来的李丰了,他借助这十道菜谱很快完成华丽转身,在老街上开了一家很大的王府菜馆,取代了季老爷子的小饭馆。</p><p>还口口声声说王府菜系是他们家的。</p><p>根据于瑶查到的线索,李丰家祖上应该是有人在王爷府做过工,只不过他们家人只是当年王府之中众多小杂役的一个。</p><p>因为籍籍无名,所以没有什么大篇幅的文字记载。</p><p>这个线索正好应了陆钧壹当初的所想,只要是有心,玉簪村包括周围的村子的人往上追溯都能和王府扯上一些边边角角的关联。</p><p>这不,李丰家就敢仗着祖上曾有人在王府做过工,就说自家和王府菜系有渊源。</p><p>可此时李牧遥已经与李丰和政府签订了书面协议,正式放弃了另外的五道菜,此时再追溯那些已经毫无意义了。</p><p>当务之急,是找菜谱。</p><p>李丰家的“渊源”给了白晓星提示,那就是菜谱虽然是季家的,但也曾是王府的。</p><p>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