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扬权——为君之方 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扶苏听闻,少将军意欲效仿白起,水淹魏都大梁城。这引水,再加上围城,势必需要君父增派不少兵力。”</p>

<p>扶苏作揖,毕恭毕敬的回答。</p>

<p>而嬴政对于这回答,并未回应。他忽的起身,推开窗,俾睨俯瞰着咸阳城。</p>

<p>扶苏并未起身,只是继续端详着眼前这盘棋,看看是否还有活路。</p>

<p>嬴政看着咸阳城中的万家灯火,眼中闪着复杂的情绪。</p>

<p>若是平时,赵高一定会上前献策,但是现下,扶苏也在场,赵高只好先忍耐一番。</p>

<p>微雨淅淅沥沥,雨线虽甚为细密,且下得又急又猛,可是一根长、一根短却又那般清晰可见。</p>

<p>烛火受到微风吹拂,将嬴政庞大的影子也强制性牵动摇摇晃晃。</p>

<p>空气中传来一股子鱼腥味,扶苏这才抬首。</p>

<p>扶苏的角度,刚好能看到嬴政居高临下俯瞰咸阳城的俾睨傲视之姿。</p>

<p>何等孤独!</p>

<p>即便他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说,嬴政也依旧会给王贲调拨去兵马。而且他是始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人都做不了的事情,他能做。</p>

<p>可是扶苏的身体里,毕竟还是流淌着嬴政的血液。</p>

<p>“君父——”扶苏忽的起身。</p>

<p>这一声带着怜惜的君父,可是让嬴政听得将心里一根弦拨动了。</p>

<p>自嬴政的生母去世之后,嬴政便鲜少有过这样的感受。</p>

<p>赵高见状,自然请辞,“王上,下臣这先退下。”</p>

<p>嬴政不言,自然是默许。</p>

<p>很快,在赵高的示意下,殿内诸位全数退出。</p>

<p>扶苏对着背影作揖道,“儿臣知自君父继位以来,先是清权臣,立君威,而后平二周,灭韩赵。君父如今的功绩,无愧于我赢秦先祖。”</p>

<p>嬴政听惯了下臣们说的赞颂之词,但是扶苏这番话,虽然俗套,却也说在了他的心坎上。</p>

<p>扶苏这才切入正题,“儿臣也知,君父的功绩,不仅是因为君父雷厉风行,做事刚决果断,更是因为君父身侧有赵高、李斯、蒙武、杨端和、王翦、冯劫、冯去疾、王绾这一干大臣相助……”</p>

<p>嬴政忽的挥手,示意扶苏不要再多言。</p>

<p>扶苏自然住了口。</p>

<p>“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p>

<p>“此句,出自先师韩非的文章——《扬权》。”随后扶苏忽的顿悟,又作揖,“儿臣明白了,谢君父赐教。”</p>

<p>“明白何事?”</p>


<p>嬴政忽的挥手,示意扶苏不要再多言。</p>

<p>扶苏自然住了口。</p>

<p>“为人君者,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扶疏。”</p>

<p>“此句,出自先师韩非的文章——《扬权》。”随后扶苏忽的顿悟,又作揖,“儿臣明白了,谢君父赐教。”</p>

<p>“明白何事?”</p>

<p>“君父若是表现出对王翦王贲二位将军的信任,必会招致其他臣子对王翦王贲二位将军的诋毁,而王翦将军平韩灭赵,居功甚伟,堪比武安君白起。”</p>

<p>“君父想要继续重用王翦王贲父子,所以必须表现出对王家父子的不信任,以此让群臣不敢妄动。而王家父子,在君父的重压和猜忌之下,必定要以军功来博取君父的信任。”</p>

<p>嬴政早已回转,居高临下上上下下打量着扶苏,嬴政目光幽邃,语气悠悠道,“看来你马上摔了一跤,倒是因祸得福。”</p>

<p>难道说被发现了?</p>

<p>扶苏不敢答话,生怕答错。</p>

<p>《杨权》一文,意在说明,为君者就是要多变,使臣下不敢猜测君主的心思。</p>

<p>他方才主动提及王翦王贲的父子兵权过大的事情,想必是触犯了嬴政的底线。</p>

<p>见扶苏头也不敢抬,自然是对他心存畏惧,嬴政回到了席座上。</p>

<p>“起来吧。”</p>

<p>扶苏这才平身。</p>

<p>“寡人还以为你是得了什么高人指点。”嬴政像是自言自语。</p>

<p>扶苏眉头一紧,知子莫若父!</p>

<p>嬴政早就在暗中怀疑他了,但是听他语气,他显然是否定一些他们难以想象的事实。</p>

<p>不过,听他口气,他显然是已经排除了自己身边有什么高人。</p>

<p>这就是说,嬴政调查了他身边的人。</p>

<p>扶苏忙道,“君父,儿臣以往不肖,让君父失望了。”</p>

<p>“你如今十七,寡人在你这个年纪,已经成为秦国之王。”嬴政突的道。</p>

<p>“儿臣自幼便仰慕君父,若是……”</p>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