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师兄来耀华吧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沈同方经历过两次芯片生产线筹建项目,第一次在八十年代初,在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电子产业的思潮下,我国也从德国引入了一条即将淘汰的生产线,经过两年的攻关部署,生产线终于正常运转,这让毕业不到五年的沈同方欣喜若狂,打算全身心地投入大干一场。



可就在这时,看到我国在半导体领域即将突破的欧美日韩等国家,一边打着“友好合作”的旗号,传播全球化分工理念,诱导我国多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多多发展纺织轻工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另一方面,对即将突破的芯片产品大幅降价,大力挤压国产企业的市场空间和利润收入,让企业管理层觉得“自研不如购买”划算。



就这样,沈同方亲眼看着参与的生产线在建成后两年落满尘埃,最终清算出售。



第二次参与的芯片生产线是在九十年代初,国家正式启动908工程,目标在八五计划,半导体技术达到1微米制程。沈同方所在的江苏国营电子厂正是工程承接方之一,这次项目组吸取经验教训,引进生产线十分谨慎,可就是太谨慎,讨论来讨论去,光研究方案就用了3年,审批用了2年,建厂3年,投厂就落后,产能不到1万片,达不到规模应用的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990年新加坡投资特许半导体,只用2年建成,第三年投产,到1998年收回全部投资。



1996年7月,西方33个国家正式签订《瓦森纳协定》,规定电子器件、计算机、传感器等九大类民用技术,中国处于被禁运国家之列。在各方面严防死守下,中国企业要想获得通过引进获取先进技术,变得非常困难。



沈同方的希望等成了绝望,他和郝仁说当时他哭了,抱着机器哭得痛不欲生,觉得一切都白费了。



郝仁等沈同方说完,给他加了一点红酒,问道:“可是你没有放弃,我看到你还在做相关方面的研究,为什么选择退休呢?”



“退休有公私两个原因,我夫人陪伴了我几十年,我总是很忙,没有好好陪过她,以前觉得夫妻一辈子很长,总有以后,直到她生病,我才真正放下手里的事,全新全意地陪着她。另外一个原因,我们这些年,总是引进引进,用钱解决问题,却没有好好消化,所以总赶不上世界潮流,我决定停下来,好好想想。”



郝仁又问:“师兄,我们一家还在生存线挣扎的民企,妄言研究芯片,会不会自不量力?”



沈同方说:“也不尽然,时移世易,如今的环境和我那时候又有不同,我倒是觉得有机会。”



隋祖禹一直静静地听着,再不说话其他人都快忘记他的存在了,听到沈同方说有机会,他比谁都激动。



“什么机会?师兄你快说。”



沈同方把脸转向隋祖禹这侧,不紧不慢地说:“芯片的生产从用户需求开始经过设计、制造、封装、成品测试最后出厂。很早的生产厂商是一个企业独自完成全流程,可随着分工越来越细化,设计和制造开始慢慢分离,制造不做设计可以专注于工艺创新,而设计独立,可以聚焦消费者需求,而不用付出巨额投资。TSMC坚定不移走代工路线,正是看到了这样的趋势。”



隋祖禹想了想:“师兄的意思,在我们资金不是很充足情况下,我聚焦设计?”



郝仁茅塞顿开,欣喜地补充道:“我们还有一个优势!”



“什么?”隋祖禹急不可耐地问。



郝仁说:“以前我说过的,耀华有大量终端产品,设计出的产品不用找买家,我们用在自己产品上,就可以轻松地消化掉成本。”



隋祖禹说:“没错,没错,正是如此。”



“看来我今天居功至伟,帮郝仁想到了前进的道路。”杨晨光看到几人聊得火热,感慨自己又做了一件好事。



“毋庸置疑。”郝仁和隋祖禹起身给杨晨光敬酒。



杨晨光这时背着沈同方对郝仁挑挑眉毛,说道:“我吃你的饭就算报酬了,但同方师兄你们要怎么感谢呢?”



郝仁站起来,对着沈同方恳求地说:“师兄,来耀华吧!把我们的设计团队带起来。”



沈同方心中一惊,没有想过以这样突然的方式回归,再来一次吗?沈同方问自己。



这时,杨晨光站起来:“同方师兄,我要说句公道话,劝你去耀华,谈钱太轻视你,谈地位格局太低,我只说一句,郝仁年纪虽小,却是个理想不灭的人,对你脾气。师兄也停下来这么久了,是不是该出山了!”



“行。”沈同方心底熄灭的小火苗忽地窜起,又一次想要不顾一切地燃烧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