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知己也是对手第2/2段
“我的员工眼力好,一看你就知道你不怀好意。”
“忙完没?忙完我们现在就走吧?”
“行。”
就这样,刚才差点动手赶走郝仁的高科工作人员,呆呆地看着自家老板和郝仁有说有笑地离开了,心中一阵担心。
两人打车到海港城一起吃了顿饭,入夜又一起去了附近一家天台酒吧,各点了杯威士忌。香港虽在南方,12月的晚风还是带着几分寒意。郝仁也不知道宋朝栋为什么大冷天跑到天台吹风,只觉得他心情不好,他说要来便来了。
从45楼往下看,是灯火辉煌的市中心,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无处不是繁华景象。
宋朝栋目视前方,抿了口酒,又叹了口气。
“怎么了?我看你泱泱的,没什么精气神?”
“没什么,心累。”
高科今年的市场份额较去年略有提升,继续坐稳国产手机厂商的头把交椅,同时,实行积极海外扩展策略,除了在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建厂,还通过卡特电子切入欧美市场,已然成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的排头兵。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只有宋朝栋自己知道,今年的利润和现金流并不客观,价格战将高科拉入泥沼,国内市场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海外卡特电子通过重组继续上架销售,可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架构调整,两边管理层也磨合了一年多,分歧照旧。
更令宋朝栋心中窝火的事,卡特电子原先经营不善,高科注资才挽救了它,如今卡特的管理人员却自恃手里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熟练度,多次对他的决策拒不执行,导致企业改革的力度大打折扣。
为什么当初没有预见到这些风险,在合同写清楚呢?现在,宋朝栋心中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深感对卡特的投入不值得,利器在手,不为所用,又有什么意义。看着这些年的积累挥霍流水,自己还是低估了国际化的难度。
一着不慎,看出端倪的业内人士对于宋朝栋冒进的经营策略冷嘲热讽,甚至有人私下戏称他本年度最痴心妄想企业家的称号。
这样的情况,能不心累吗?
可郝仁没有办法安慰宋朝栋,只有弱者才需要安慰,郝仁作为宋朝栋惺惺相惜的好友,潜力巨大的竞争对手,任何一句安慰的话都像看不起对方。
喝酒,也只能沉默。
“郝仁,你会不会觉得我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非要拓展欧美市场,把好不容易的积累的家底消耗殆尽。”
“朝栋,你这样做一定有你的理由,不用管外人说三道四。”
“欧美市场一直被称为品牌的高地,我在英国多年,知道欧美人看不上中国货,我就是不服,想知道中国科技品牌能不能在高地活下来。是我太急于求成,以为没有海外知名度买一个品牌就好,是我太天真,技术上的短板居然像通过交易快速补齐,这趟国际化之路要无功而返了。”
“我想我能懂你,如果我是你,可能也会同样的选择。”
“不,你不会,你只会选择自研突破,你比我有耐心。”
郝仁没有问过宋朝栋的背景,想来家世并不简单,高科起初就是宋朝栋独立出资创立,在2003年TFA公司的外资注入之前,也一直陆陆续续有资金注入。宋朝栋行事大胆,这几年收购的大小企业也有十几家,硬件软件方面都有,只不过卡特电子最有名,所以传播面要广一些。
郝仁不知道自己如果有这样的家底,会怎么做,但从现在看来,沈同方说的就很准确直白,技术可以引进,但能力却只能自己修炼。
“朝栋,我不了解内情,不好给你经营方面的建议,但是,野心哪有这么容易实现,差距哪有这么容易填平。”
“我现在很怀疑自己,也怀疑高科能不能被称为科技品牌。但不仅我们,所有的国产手机品牌都是缺芯少屏,最核心的两个部件,芯片和屏幕100%依赖进口,真叫我难受。”
“这是我们俩进入这个行业前的状态,想要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我听说耀华想要自己做芯片?”
“现在才刚开始,高科也想要吗?”新闻已经报道过,算不上什么公司机密,郝仁也没什么迟疑就说了。
“我想要试试另一个。”
“另一个,你说的不会是屏幕吧?”
“是啊,也是个硬骨头啊!”
“谁说不是呢。”
“但屏幕,我家算有点基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