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有亲来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素心,怎可如此无礼!”杨鹤板着脸训了一句少女,少女立马就缩了回去,不敢再说话。</p><p>莫谦被杨鹤身边的少女说了一句,自己也不好意思的笑了。</p><p>“敢问小姐芳名!”</p><p>少女被莫谦一问,顿时红着脸躲到了杨鹤的身边。</p><p>杨鹤呵呵一笑,介绍道:“这是我的孙女,杨素心。”</p><p>“原来是杨小姐,失礼失礼!”</p><p>杨素心瞥了一眼莫谦,细细的说了声:“公子客气了。”</p><p>很难想象,一个反贼,一个大明朝廷的前陕西三边总督,居然能坐在一起吃饭,并且相谈甚欢。</p><p>杨鹤自己也想不到自己居然会被眼前这名看起来才十七八岁的年轻后生所说服。</p><p>莫谦所说的四条,条条都是大明朝现在真真切切的问题,但是却又没有实施可行的解决办法。</p><p>再加上关外鞑子时常扣关袭扰,弄的大明朝两线作战,根本无法平息关内的内乱。</p><p>“莫公子,老夫做官也有几十年了,对于官场之中的各种事情也颇为反感,只是当今朝堂已然如此,公子认为该如何方能让这天下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呢?”</p><p>“这个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好的办法便是把整个天下进行一次重新洗牌。”</p><p>“重新洗牌?这是什么词,老夫还是头一次听说。”</p><p>“重新洗牌的意思便是让大明亡国,然后改朝换代重新来过。”</p><p>杨鹤听完这才明白,他点了点头。</p><p>不过转头一想,自己效力了一辈子的大明王朝如果真的亡了,杨鹤又觉得心中有些难以接受。</p><p>“大明...真的...没救了么?”杨鹤喃喃的说道。</p><p>吃完团圆饭,莫谦派人护送杨鹤及其孙女回到了住所。</p><p>杨鹤充军袁州,孙女杨素心怕爷爷生活无着落,自愿跟随充军而来,专门照顾杨鹤的起居生活。</p><p>按照历史进程,杨鹤今年便会死在袁州。</p><p>莫谦看杨鹤那病怏怏的样子,也基本可以看出他时日无多了。</p><p>对于这样一位史书上褒贬不一的文臣,杨鹤是同情的。</p><p>明末陕西的那副烂摊子已经不是他一个文臣所能收拾的,他执行的不过是崇祯的旨意而已,结果出了事崇祯就把他给卖了,还把他发配袁州。</p><p>对于崇祯这种不敢承担任何责任,只会甩锅给手下大臣的这种行为,莫谦心里是一万个不耻。</p><p>你当领导的每次大事都要干预拍板,可是出事后又不敢承担责任,就这德行你搞几次,谁还愿意尽心尽力的给你卖命。</p><p>这也是莫谦为什么打定主意要造反的原因。</p><p>给崇祯卖命不划算,一旦出错,搞不好就要被崇祯给砍了。</p><p>给李自成张献忠卖命也不靠谱,这俩货不是坐天下的主,没有那个气概。</p><p>给关外黄台吉卖命?那可拉倒吧,穿清不造反,菊花套电钻!</p><p>真要给鞑子卖命,都不需要别人动手,读者一人一口口水就把自己淹死了,刀片立马包邮到家!</p><p>思来想去,还是给自己卖命最划算,反正都穿越了,要干就干票大的。</p><p>第二天一早,莫谦起了个大早,刚起床,外面就有亲兵进来报告说有他的家人求见。</p><p>莫谦一听是自己的家人,顿时满脑子的问号。</p><p>自己的家人早就已经死光了,父母在幼年时就双双嗝屁了,只有一个叔父和舅舅还在。</p><p>既然自称是自己的家人,难道是自己的那个便宜叔父?</p><p>莫谦洗漱完来到府衙堂外,只见大堂里站着一老一少两人。</p><p>老的年纪约在五十不到,少的则跟莫谦看起来差不多大,不过少年似是常年晒太阳,皮肤看起来比莫谦黝黑粗糙不少。</p><p>两人一看莫谦从后堂走出来,立刻就凑了过来。</p><p>“大哥!真的是你!”</p><p>“谦儿!真是的你!”</p><p>两人一起拉着莫谦的手,喜色跃然脸上。</p><p>莫谦看着二人的面孔,努力的在脑海里思索两人的信息,好一会才认出两人真是自己的家人。</p><p>老的是自己的便宜叔父,名叫莫元武,少的叫莫欢,是自己的堂弟。</p><p>“叔父,二弟,你们怎么来了?”莫谦故意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p><p>莫元武一看堂堂的反王莫问居然真的是自己的侄儿,顿时心里头高兴的不得了。</p><p>“哎呀你个兔崽子,你可让叔父担心死了,你说你要去南昌参加乡试,结果这一去几个月都不见人影,我和你弟都以为你遭了不测,你婶子更是天天在家求佛拜菩萨,保佑你平安归来呢。&l个便宜叔父?</p><p>莫谦洗漱完来到府衙堂外,只见大堂里站着一老一少两人。</p><p>老的年纪约在五十不到,少的则跟莫谦看起来差不多大,不过少年似是常年晒太阳,皮肤看起来比莫谦黝黑粗糙不少。</p><p>两人一看莫谦从后堂走出来,立刻就凑了过来。</p><p>“大哥!真的是你!”</p><p>“谦儿!真是的你!”</p><p>两人一起拉着莫谦的手,喜色跃然脸上。</p><p>莫谦看着二人的面孔,努力的在脑海里思索两人的信息,好一会才认出两人真是自己的家人。</p><p>老的是自己的便宜叔父,名叫莫元武,少的叫莫欢,是自己的堂弟。</p><p>“叔父,二弟,你们怎么来了?”莫谦故意做出一副高兴的样子。</p><p>莫元武一看堂堂的反王莫问居然真的是自己的侄儿,顿时心里头高兴的不得了。</p><p>“哎呀你个兔崽子,你可让叔父担心死了,你说你要去南昌参加乡试,结果这一去几个月都不见人影,我和你弟都以为你遭了不测,你婶子更是天天在家求佛拜菩萨,保佑你平安归来呢。</p><p>哪晓得你个兔崽子居然一声不响的造反了,还搞的这么大的阵仗,要不是咱们村的独眼龙进城的时候看见了你,我还不知道你已经成了大王了呢!”</p><p>“是啊大哥,我娘天天在家念叨你,说你是不是考上举人后被南昌的哪家小姐给勾走做上门女婿去了,怎么这么久都没回来。”</p><p>莫谦听了不禁哈哈大笑。</p><p>这两父子还真是一对趣人。</p><p>“叔父,二弟,我没去南昌考举人,我去考举人的路上别一群山贼给绑了.....”</p><p>莫谦把自己怎么被绑,又是怎么造反的事情粗略的说了一遍。</p><p>莫元武父子两人听完莫谦的故事,嘴巴张的几乎能塞得下一个鸭蛋。</p><p>“我滴个乖乖,我从小就说我侄儿是做大事的人,这事做的,真大!”</p><p>莫家有兄弟两人,老大莫元文,老二莫元武。</p><p>莫家不是袁州本地人,他们祖上是北宋靖康时期逃难到江西的,自逃难至此后,便在袁州的棋盘山下定居起来,历经已经几百年了。</p><p>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莫家人在棋盘山下也发展出了一个不小的村落,村中有莫姓族人三百多人。</p><p>莫家的人怎么也不到,自己族中居然会出现一个反贼。</p><p>在听闻莫谦造反当了大王时,莫元武甚至还觉得那人在诓他,可是直到自己今天一进城,他才知道传言是真的。</p><p>莫谦看着两人头上居然还挂着霜,不禁好奇的问道:“叔父,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府城?”</p><p>“我们听到消息后昨天一早就动身了,本想下午赶到府城,看看到底是不是你。可是你二弟他昨天拉肚子,在路上耽搁了时间,等到府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没办法,只能在南城外的民居里借宿了一宿,等天亮城门一开就进城了。”</p><p>说着莫元武还把手上提着的东西递到莫谦跟前说:“这是你婶婶给你带的腊肉,他说你最爱吃这个了!”</p><p>莫谦看着叔父手上提着的一团腊肉,不禁心中有些感动。</p><p>他三岁丧母,七岁丧父,是叔父一家人把他给拉扯大的,莫谦自小就爱读书,为了圆他考科举的梦想,婶婶硬是把自己儿子给从私塾拉了回来,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莫谦。</p><p>莫谦也不负众望的考上了秀才,眼看就要进省城考举人时,没想到却闹出造反的事情了。</p><p>莫谦连忙招呼两人坐下,又叫人端来茶水。</p><p>父子二人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