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终得明主第1/2段
<p>李邦华带着家仆又挑着金银回来了,粱士济一听李邦华人回来后,马上下了城楼亲自迎接。</p><p>一进城门,李邦华便看见粱士济带着一群人在城门口站着。</p><p>“李公,你见到那反王莫问了?那莫问没有为难李公?老夫还以为你此去怕是不能全身而回了。”粱士济走上前拱手说道。</p><p>李邦华左右看了一眼,细声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你随我回府,到府上再与你细说。”</p><p>粱士济一听,忙问:“我若一走,这城防可咋办?”</p><p>“不会有人攻城的,先随我回府!”</p><p>粱士济一听秒懂,马上跟着李邦华的脚步回到了李府。</p><p>一回到家,粱士济便迫不及待的问:“李公,此去到底如何啊,你与那莫问谈的如何?”</p><p>李邦华对粱士济淡然笑道:“梁兄勿怪,那莫问对我多有礼遇,连我带去的金银都没要。”</p><p>“没要金银?”粱士济有些惊讶,这些反贼,不应该个个都见财起意么,怎么会把这送上门的银子不要呢?莫非是嫌少?</p><p>“李公,难道那莫贼嫌弃金银太少?”粱士济追问道。</p><p>李邦华摆了摆手,说:“非也,那反王莫问非贪财之人。”</p><p>“不贪财?那他好色?”</p><p>“他仅有一结发妻子。”</p><p>以往贼人造反,大多数是活不下去的人,这些人要么是好色之徒,要么是贪财之人。</p><p>“既不贪财,也不好色,那他造反是为何?”粱士济有些不懂了。</p><p>李邦华见粱士济有些不解,只好跟他解释道:“我与那莫问座谈一个多时辰,梁兄可知,那莫问今年多大?”</p><p>粱士济想了下,伸出三根手指道:“起码三十多岁了吧?”</p><p>李邦华摇了摇头,伸出俩根手指说道:“还不到二十,他只有十八岁!”</p><p>“什么,才十八?”粱士济呆住了,他竟然被一个十八岁的孩子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p><p>“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就能把半个江西搅的天翻地覆,连前任巡抚都间接死在他的手里,此人是何出身?”</p><p>李邦华拉着粱士济坐下说道:“我与你细细说来”</p><p>两人在书房里一直聊到傍晚,直到家丁端着饭食进来时,李邦华才停止了二人的交谈。</p><p>“梁兄,我与那莫问已经达成了共识,明日一早,咱们便开城投降,梁兄家在南海,那莫问不会问难你,他会给你条小船让你北上去新淦,回头你就跟朝廷说,峡江城破,你被一群亲兵拼死护卫着杀出重围,峡江其余官员,尽皆战死,如此一来,梁兄可保家族不灭,性命得存。”</p><p>“那李公您呢?”粱士济紧紧盯着李邦华的眼睛。</p><p>李邦华楞了一下,回答说道:“我对朝廷对皇上忠心耿耿,奈何这一腔报国之心无处效力,大明朝弊病太深,遍观群臣,任谁来也已经无力回天,我已经答应莫问,出任他军中军师一职。”</p><p>粱士济听完不禁头低了下去,他凄惨说道:“李公全家老小皆在峡江,想要降贼,我梁某人自然无话可说,不过李公,你确信你做的决定是对的吗?那个小娃真的值得你抛弃这一辈子的名声去追随吗?”</p><p>李邦华听了这话不禁沉默了好久,过了一会,他坚定的说道:“若论大明朝谁人能救我说不上来,但是若说十年之后谁能定鼎天下,非这小娃娃不可!”</p><p>粱士济看他语气坚定,便知道自己想要再劝已经无用,他起身深深的给李邦华鞠了一躬,说:“既然李公已经做了抉择,那我也不再相劝了,只可惜未能见着那娃娃的模样,我倒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到底有何异处,能让堂堂朝廷的前三品大员甘心效力!”</p><p>李邦华莞儿一笑,说:“你想见他,那也容易,咱们现在便出城,想必我那小友还未睡下!”</p><p>粱士济一听不禁来了兴趣,他说:“既如此,那咱们便出城一见!”</p><p>傍晚,莫谦独自坐在帐中吃晚饭,一碗米饭,一碗豆腐,再加一碗白开水,便是今天的晚餐。</p><p>其他军士跟他吃的差不多,但是没有豆腐,比他更差,行军作战时,大军的伙食就会差很多,基本都是白米饭加一些腌菜之类的。</p><p>有时候行军太急,来不及做饭时,将士们都是吃速食米饭,这是一种用煮熟的米饭和干米饭做成的,吃饭的时候拿热水一泡就成了速食米饭。</p><p>能吃上一碗豆腐,已经是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了,就眼前这碗豆腐,还是厨子特意从乡下百姓家中买来的。、</p><p>莫谦今日淋了些小雨,厨子怕大王生病,特意跑到几里地外的村p><p>粱士济看他语气坚定,便知道自己想要再劝已经无用,他起身深深的给李邦华鞠了一躬,说:“既然李公已经做了抉择,那我也不再相劝了,只可惜未能见着那娃娃的模样,我倒想亲眼目睹一下,这个才十八岁的少年,到底有何异处,能让堂堂朝廷的前三品大员甘心效力!”</p><p>李邦华莞儿一笑,说:“你想见他,那也容易,咱们现在便出城,想必我那小友还未睡下!”</p><p>粱士济一听不禁来了兴趣,他说:“既如此,那咱们便出城一见!”</p><p>傍晚,莫谦独自坐在帐中吃晚饭,一碗米饭,一碗豆腐,再加一碗白开水,便是今天的晚餐。</p><p>其他军士跟他吃的差不多,但是没有豆腐,比他更差,行军作战时,大军的伙食就会差很多,基本都是白米饭加一些腌菜之类的。</p><p>有时候行军太急,来不及做饭时,将士们都是吃速食米饭,这是一种用煮熟的米饭和干米饭做成的,吃饭的时候拿热水一泡就成了速食米饭。</p><p>能吃上一碗豆腐,已经是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了,就眼前这碗豆腐,还是厨子特意从乡下百姓家中买来的。、</p><p>莫谦今日淋了些小雨,厨子怕大王生病,特意跑到几里地外的村里买了四块豆腐。</p><p>莫谦没有拒绝下属们的这些好意,因为他的体质的确不怎么好,他的前身这具身体,实在是太差了,在县学读书,连饭都不怎么能吃饱,营养差的太多。</p><p>这些日子又天天呆在军营,而且长途跋涉,一淋雨,莫谦这个小身板就有些吃不消了。</p><p>伸手夹起一块豆腐刚准备送进嘴里,忽然外面的士兵进来禀报说下午那个老头又来了。</p><p>莫谦一听李邦华去而复返,立刻起身准备到营门迎接,哪曾想刚出帐门,迎头便撞上李邦华和粱士济二人。</p><p>“李公,您来了也不打声招呼,也不等我去门外迎接。”</p><p>李邦华哈哈笑道:“不必了,我自己又不是没脚,自己进来不就行了!”</p><p>莫谦笑了笑,把目光看向了李邦华身边的粱士济。</p><p>他说:“李公,这位是?”</p><p>李邦华介绍道:“这是清江知县粱士济,也就是现在峡江县的守城官!”</p><p>莫谦一听,顿时大吃一惊。</p><p>“原来是梁大人!”</p><p>粱士济仔细的看了几眼莫谦,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能把谢学龙打到毫无招架之力,李猶龙大败溃逃的人,不简单啊!”</p><p>莫谦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承蒙夸奖,二位快请坐,快请坐,二位还没用餐吧,在我这吃点?</p><p>李邦华摸了摸肚子说:“刚准备吃晚饭,我这位梁兄非要来见见你,说想看看你这少年长啥模样,这不,现在还饿着肚子呢!”</p><p>“既然如此,那还等什么,来人啊,准备饭食!”</p><p>李邦华和粱士济分两边坐下,当粱士济看到主帅案桌上的那碗米饭和豆腐时,他不禁愣了一下。</p><p>“莫大王平常就吃这?”</p><p>“行军途中,有此饭食已是奢侈了!”</p><p>粱士济点了点头,“能与将士同甘共苦,不搞奢靡之风,老夫现在才知道,我们输的不冤,你作为义军统帅一顿饭都能如此朴素,你的那些将士们哪里能不为你拼命啊。</p><p>孟暗老弟,你我恐怕都做不到这位后生一样,能如此朴素啊!”</p><p>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