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我就是这么想的第1/2段
又是一道熟悉的铜锣之声响起。
张谨言盘坐在号房之中,从差役的手中接过考卷。
将考卷平方在面前的桌子上,他并没有着急去看上面的题目,而是闭上眼睛深深吸了口气,将有些忐忑的心情平复下来。
解不解元根本无所谓,甚至科举考的如何他本来都不是很在乎,若不是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耽误了人家女李逵的婚姻幸福,他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而是应该躺在小院之中,数着手里的银票。
来吧,不论如何,都已经走到这一步了。
在心中给自己打了一遍气,张谨言缓缓睁开眼睛,朝考卷上的题目看去。
第一题是关于如何治理民生的,大概意思是考察考生日后若是为官,应该怎样保证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不让盗匪横行。
这道题出的中规中矩,按照费老所说,每届乡试都要问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不过题目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想要答好却不容易,因为类似的题目已经考过很多次,前人已经累积了无数优秀的答案。
所以想要得高分,那必须推陈出新,找到全新的角度和论点去阐述自己的想法。
这对于张谨言来说却是很有难度的一件事。
如果让他用白话文写上一篇这样的议论文,也许还能凑合,可是在这里必须要用文言文来写,还得写的花团锦簇,引经据典,即便有费老在一旁指点和训练,张谨言此刻也实在搞不出什么花样来。
好在他原本也没想过要写出花来,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虽然写不出新意,拿不到高分,但是按照套路和管理写上一篇中规中矩的文章,还是能够做到的。
特别是他还有前两场考试的成绩打底,所以只需要不出大错即可保证通过这次考试。
蘸了蘸墨水,张谨言在心中组织了一会语言,按照策论惯有的套路,将文章写了出来。
写完之后,张谨言自己又读了一遍,虽然也确实讲了一些实际的东西,但是还是有一小半的篇幅是在赞美先贤和歌颂君王。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历来回答问题若是不引经据典的从圣人之言中找出一些语句写下来,似乎都感觉支撑不了自己的论点。
这也算是科举考试的一大特色了。
武国目前的科举氛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一篇策论之中,既有“策”的部分,又有“论”的部分,还算是比较务实的。
若是像后世的明清两朝那样,最终直接发展成了写八股文,那才是通篇之乎者也、华丽至极,却是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没有用。
而这样的科举选出来的优秀者,通常也都是一些思想僵化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也是为什么泱泱华夏在那个时候日趋没落的原因。
一边想着,张谨言已经检查完了自己所写的全部内容。
吹干了墨迹,他将目光投向整场乡试的最后一题,准备一鼓作气将所有题目答完。
将考卷翻过一页,第二题的题目映入眼帘,张谨言看过之后,心中暗道,果然老天保佑,这一题看起来很简单的样子。
“马之蹄,惫于磨耗则不能行,过于磨耗则伤,何解?”
从题目上看,似乎是问考生,这马蹄不磨会导致不能行走,磨的多了又会伤马,一样不能行走,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看着这样的题目,张谨言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钉马掌”三个字。
的科举选出来的优秀者,通常也都是一些思想僵化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这也是为什么泱泱华夏在那个时候日趋没落的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