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嘉峪关第1/2段
<p>完全就是因为网友们在官方网站的留言板块上面留言,说自己搞不清楚什么叫做外城、内城、宫城以及皇城,所以才会建造了这座并不完备的紫禁城景区,园冶作为一个轻度的强迫症患者,对于自己没办法完整地将一个景区复原建造出来,是感到非常遗憾的。</p><p>因此,为了能够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与此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游客们了解到另外一种,主要作用并不用于普通贫民居住,反而出于军事目的所以才修建出来的城郭,园冶在完成紫禁城景区之后,很快就把下一个建设项目提上了日程,而这个建设项目就是——嘉峪关。</p><p>虽然根据史书记载,在当初秦始皇还没能够统一七国之前,为了能够抵御来自于关外的游牧民族,战国时期的各国就已经动用自己国家的人力物力修建起了长城。只不过,能够流传到园冶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被大家作为景区,登上去加以参观的,却并不是战国时期修建的长城,而大部分是明长城。</p><p>而嘉峪关,自然也是来自于明朝的产物。与万里长城东部的起点——河北省山海关——相对,甘肃省的嘉峪关刚刚好便是长城的西方终点。而在绵延了上千里的长城的所有关口当中,嘉峪关便是规模最大的关隘。</p><p>“这座发挥着军事堡垒作用的小城郭,还挺有意思的嘛!见过了那么多坐北朝南的建筑物,难得见到了这样一座坐东朝西的城郭。虽然方向上并不是正东正西,而是稍微有些偏向东北、西南朝向,但是,走出了嘉峪关的西出口,在明朝时期,咱们这也就算是出国了对吧?”</p><p>在园冶开工建设这个全新的项目的时候,像往常一样依旧陪同在她的身旁,小盘对于这个全新的项目倒是挺看好的。</p><p>“这茫茫的戈壁滩呀,一路上都是碎石与荒漠,连点绿色植物也看不见,树是树没有、草是草不长的,你复原起这个景区来倒是方便,完全用不着担心植物的种植问题了,直接全部都按照戈壁荒滩来就完事了。”</p><p>反正自己就是只机器狗子,根本用不着去担心在进入景区的时候,会不会因为狂风大作的关系,而被吹个灰头土脸,小盘只知道,当它听说原野这一次所开工建设的项目是一个古时候的军事堡垒的时候,相比起什么紫禁城啊、悬空寺啊之类的,它感觉嘉峪关有趣多了。</p><p>“怎么,你难道还是一个古代军事迷吗?这我还真是没有看出来!”由于小盘对嘉峪关表现出的非同一般的好奇以及热情,因此选择在动工的时候将它带在自己身边,园冶可是一边建造城池,一边同小盘讲解这个景区的。</p><p>嘉峪关的内城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从半空中向下俯瞰依旧是一个长方形。没有在这座四四方方的城墙的南北两侧开洞,而是在方形城墙的东西两侧各开了一个门洞,嘉峪关内城所拥有的两座高大的城门楼,就刚好耸立在东西两侧的这两个门洞上方。</p><p>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内城东门,门额刻“光化”二字,面向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大地之意。</p><p>西侧柔远门与东侧光化门造型相同,门洞上方的木结构城门楼,全部都是三层楼的规模。一二层楼相接处以及二三层楼相接处,都修建有单层屋檐,而两座楼的三楼屋顶,则同样是单层歇山顶模式。因此,这两座楼均为三层三檐,无重檐。</p><p>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这两座楼,由于在楼外设置有环形的围廊,因此,真正被墙体包裹在内的建筑面积,不过只是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而已。</p><p>由于两座楼所拥有的占地面积已经超过了四方形内城墙的墙体厚度,因此,为了能够让两座楼拥有坚固开阔的石头台基,原本呈现方形的内城城墙,是在东西两个门洞那一段,各自向着城内推进了一些,建造成了“凸”字形模式的。</p><p>四四方方的城墙在四个墙角上,均修建有小型碉堡一般的角楼。而在城墙南北两面的最中间,虽然没有开出门洞来,却也各自修建了一座小小的、一层三开间敌楼,用于防范从南北两侧来袭的敌人并放置武器辎重。</p><p>“这条长长的石头台阶加斜坡,就是帮助人们登上城墙防御外敌的马道了吧?”不论是柔远门还是光化门,这两个门洞向着城内突出的石头台基,都连接着修建在北侧的各一条马道,而假如想要从城内的其他地方登上城墙,对于避开了马道的人而言是根本就不可能的,毕竟整座城墙高达九米。</p><p>“是,不论是士兵跑上跑下,还是想要把武器或者粮草运输到城墙上,不使用马道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虽然你知道这两条石头台阶加斜坡被称之为马道,那么位于内墙外侧的这两个部分又叫做什么呢?”</p><p>园冶口中所说的内墙外侧的两个部分,是瓮城。如果说从半空中向下俯瞰,内城城墙类似于一口方形大锅的锅沿,那么,瓮城就是被安装在了锅子外侧的两个锅把。不同于炒菜锅所拥有的实心锅柄,瓮城其实是类似于杯子所拥有的那种“D”字形的中空杯柄结构。</p><p>位于内城这口锅的外侧,安装在一东一西两个方位的中空锅把,等于在内城所拥有的两个门洞外面又各自加装了一个位于前、左和右三方位的高大围墙,使得小小的门洞拥有了更好的防御力。</p><p>“虽然我是不知道这两处四四方方的结构具体叫什么名字,但是,设计者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东西方向上开门洞,反而全部都选择将门洞开在南侧,这一点我倒是一看便知。”</p><p>内城的两个门洞就是在东西方向上各自开了一个,因此,假如瓮城分别拥有的一个门洞也选择在东西方向上开洞,那么,这四个门洞就可以用一条直线连成一线。<最中间,虽然没有开出门洞来,却也各自修建了一座小小的、一层三开间敌楼,用于防范从南北两侧来袭的敌人并放置武器辎重。</p><p>“这条长长的石头台阶加斜坡,就是帮助人们登上城墙防御外敌的马道了吧?”不论是柔远门还是光化门,这两个门洞向着城内突出的石头台基,都连接着修建在北侧的各一条马道,而假如想要从城内的其他地方登上城墙,对于避开了马道的人而言是根本就不可能的,毕竟整座城墙高达九米。</p><p>“是,不论是士兵跑上跑下,还是想要把武器或者粮草运输到城墙上,不使用马道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不过,虽然你知道这两条石头台阶加斜坡被称之为马道,那么位于内墙外侧的这两个部分又叫做什么呢?”</p><p>园冶口中所说的内墙外侧的两个部分,是瓮城。如果说从半空中向下俯瞰,内城城墙类似于一口方形大锅的锅沿,那么,瓮城就是被安装在了锅子外侧的两个锅把。不同于炒菜锅所拥有的实心锅柄,瓮城其实是类似于杯子所拥有的那种“D”字形的中空杯柄结构。</p><p>位于内城这口锅的外侧,安装在一东一西两个方位的中空锅把,等于在内城所拥有的两个门洞外面又各自加装了一个位于前、左和右三方位的高大围墙,使得小小的门洞拥有了更好的防御力。</p><p>“虽然我是不知道这两处四四方方的结构具体叫什么名字,但是,设计者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东西方向上开门洞,反而全部都选择将门洞开在南侧,这一点我倒是一看便知。”</p><p>内城的两个门洞就是在东西方向上各自开了一个,因此,假如瓮城分别拥有的一个门洞也选择在东西方向上开洞,那么,这四个门洞就可以用一条直线连成一线。</p><p>瓮城上的门洞统一全部都开在了南侧,于是,想要攻打内城西门的敌人,就需要先北上再右拐;想要攻打内城东门的敌人,则需要先北上再左拐。</p><p>在瓮城这种四面全部都是高墙的地方拐弯,很明显会减缓队伍的行进速度,导致位于高墙上的敌人能够更好地射杀来者。并且,就算敌人拥有什么能够直接撞击城门的高大攻城武器,来者在攻破了这两道南门之后,也没有办法在小小的空间里面让体积非常巨大的武器拐弯,随后再去撞击内城的东西两道门。</p><p>队伍在拐弯的时候所铺展出来的扇形面积,能够让城墙上的守军拥有更大的攻击范围,以此尽可能减少远程攻击性武器的浪费。因此,别看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门洞方向的改变,这样的设计,非常巧妙地提高了整座城池的防御力,极大地降低了守城士兵的伤亡率。</p><p>左右相对的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p><p>“不错,你倒是一眼就看出了之所以要在南面的墙上开门洞的用意。”难得见小盘对建筑布局的作用如此感兴趣,园冶继续道:“那么,你知道东侧瓮城更东边,也就是位于当年大明的边关内恻,这三座排列得非常靠近的建筑物分别是什么吗?”</p><p>原野所提到的这三座占地面积并不大的建筑物,北边的是关帝庙,东边的是文昌阁,南边的则是一座戏台。</p><p>关帝庙为明末清初时从内城迁到此处,里面供奉的人到底是谁这不用说,毕竟一座边关的军事堡垒,供奉的不管怎么说也不可能会是个文人。</p><p>文昌阁始建于明代,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闲谈会友、吟诗作画、读书习字的场所。到了清代末年,则成为了文官办公的地方。</p><p>至于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为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