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尸体不说谎第2/2段
地上有几摊鲜血,但不多。这有些让杨秋池奇怪,一对半球体被剜,流的鲜血应该不止这么一点。这山顶的泥地很硬,没有留下什么脚印之类的痕迹,地上除了这几摊鲜血,仔细搜索之后,没有发现别的痕迹留下。
本来,这种非礼案如果发现及时,提取到尸体肉体上的指纹,尤其是半球体、私处等部位的指纹,可以成为破案证明犯罪的关键。
不过,人的无色汗垢指纹在尸体身上存留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个小时,死者昨晚上被看见上了峰顶,今天上午发现了尸体,就算是上午死亡,可现在已经是下午,尸体上的指纹已经荡然无存,提取不到了。
杨秋池先粗略地检查了一下死者外表,除了胸部两个切割半球体留下的创口之外,死者身体没有其他创口。有陈旧性裂痕。
颈部扼压伤痕成片状,比较明显,口鼻周围也有一些按压形成的伤痕。面部轻度青紫肿胀,结膜充血、水肿。眼、耳、口角周围皮肤留有密集的散在性出血点。这是典型的扼死痕迹。
扼死在凶手撤手之后,颈部压力解除,颜面淤积的血液仍然可以沿血管流走,一般情况下面部青紫肿胀并不明显,这与持续压迫颈部的缢死不同,所以,缢死的面部青紫是很明显的。不过,结膜出血点和颜面皮肤溢血点是血液漏出毛细血管之外,即使压力解除也不可能消失。
杨秋池活动了一下尸体的下颌、手脚关节,发现下肢、躯干部位的尸僵强直度还很高,但下颌和脖颈尸僵已经开始部分缓解。
当杨秋池将尸体翻转过来,查看背部尸斑,发现尸斑已经固定,指压不褪色,翻开眼帘,发现角膜高度混浊,已经不能透视瞳孔。
这不由得让杨秋池皱起了眉头,很奇怪地盯着这具尸体,怎么不对劲呢?从尸体出现腐败血管网和腐败绿斑现象尤其是尸僵已经开始缓解这一点来看,结合气温、湿度判断,死者至少已经死亡四十八小时到七十二小时(两到三天),可是,昨天晚上方丈静慈和小尼姑圆净还看见她上了山顶,应该死亡没有超过二十四小时,这是怎么回事呢?
尸体是不会说谎的,难道是方丈静慈和小尼姑圆净说谎?或者她们两看错人了?
杨秋池站了起来,摸着下巴思索着。突然,他咦了一声,暗叫不对劲,蹲下身去,拿起死者圆慧的左手臂,翻来翻去看了看,这只手臂怎么内侧外侧都有紫红色的尸斑呢?只不过两处的尸斑颜色都要淡得多。
难道是上午发现尸体的尼姑们翻动过尸体吗?不对,尸斑在死后二十四小时就会进入浸润期,这时候尸体体内被血红蛋白染色的血浆不仅滲入组织间隙,而且浸润组织细胞,使细胞着色,尸斑已经固定,即使翻转尸体,尸斑也不会转移。因此,上午的时候就算发现尸体的尼姑们移动了尸体手臂,尸斑也不会发生转移。
杨秋池略一沉吟,便猜出了其中的原因,要出现这种正反两面都有尸斑,就应该是死后十二小时左右,当尸斑进入扩散期的时候,尸体的手臂位置发生了变化,从手掌朝下平放变成了手掌朝上反放。
由于这个时候尸斑还处于扩散期,被血红蛋白染红了的血浆只扩散到血管周围的组织中,翻转尸体,尸斑就会部分转移,原来的尸斑只是颜色减淡却不会完全消失,而在新的低下部位会出现新的微弱的尸斑,由于一个部位的血液分流到了两处,所以两处的尸斑颜色相对别的地方的尸斑要淡一些。
尸体自己是不会动手的,只有一个可能,死者死亡十二小时之后,曾经有人移动过她的手臂!
这个人是谁?
从尸体外表状况来看,很可能是被人凌辱之后杀死的,难道,这凶手杀死了她之后十二小时左右,因为某种原因移动了尸体的手臂。这样看来,尸体应该一直在凶手可以控制的地方没有被发现,那样这里很可能就不是凶杀第一现场,而是移尸现场!
移动尸体干甚么?不外乎为了藏尸。但是,如果凶手仅仅是为了移动隐藏尸体,这山顶实在不是一个适合的藏尸地点,更不会将尸体暴露在空旷处而没有隐藏在几步远的树丛灌木间。
难道,这个非礼凶杀现场是故意伪装的?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