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3/4段
陈家山急忙点头,嘴里连说“是是是”。
牛老师得意地笑了。眼神里有束光闪了一下。
几位女教师恍然大悟的脸上荡漾着惊愕。
吕东继续:“今年是北江解放70周年,解放50年、60年的时候,都是牛总一手操盘给我们定的策划。当年那可是大手笔,反响特别强烈。市里都给了嘉奖。今年这个70年呢,新闻频道四档新闻栏目也是各有自己的重点策划。今儿过来,也是跟牛总汇报一下。家山是《晚间》的制片人,他们策划的主题叫‘70年·光影里的地标’,就是从全市选出10个地标建筑或者地段,通过地标的变迁来反映它背后行业的取得的成就和变化。我觉得这个策划,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合作,效果应该不会错。”
对面的老师们频频点头。一位姓王的女老师称赞道:“这个角度选得好!我们给学生们布置的题目里,有几个跟你们这个策划还有重合呢!”
“那太好了!哎,今天能见到学生们吗?”吕东有些迫不及待。说完,她把眼神转向牛小斌。
会议室内开着空调,温度适宜。牛老师穿着短袖衬衣,仍然不停地擦汗。后背已经湿透。
陈家山关心地问:“牛总怎么出这么多汗?”
牛老师一边擦一边害羞地说:“我这个人就是怕热,总是这么滴答滴答的……现在学生们正在上课,没有提前通知。王老师,第四节的实验课能让学生们跟吕东他们见个面吗?”说完,扭头看着吕东解释道:“王老师是我们这个教学组的组长。”
“噢噢噢!”吕东转向王老师,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我一会儿去问一下马老师,第四节是她的课……哦,想起来了,不行!第四节课马老师跟刘老师换课了。刘老师明天就要到县里扶贫去了,这是最后一节课。没事吕总,这不刚开学嘛,正好大四的学生也开始要实习了,我们可以把这个项目安排给他们。周一我就可以带着学生们到电视台进行详细地沟通。”
“哎呀,太好了!这还是牛总当年带我们时的作风,雷厉风行。”吕东的赞美之词没完没了。
“世间已无牛总!”牛小斌淡淡地说了一句,像一位参透了禅机的高僧。
陈家山面无表情。他眼睛看着牛小斌,脑子里联想着《万历十五年》里那句“世间已无张居正”。
“家山,赶紧跟老师们加微信。然后咱们建个群。方便沟通。”
大家纷纷举起手机。
“咱们面对面建群吧。我说个数,3721。”陈家山兴奋地说。
“王老师,给群起个名!”牛小斌乐呵呵地看着教学组长。
“就叫‘70年·北传广电大联合’!?”
“好,好,好!”
……
开完会后,牛老师让吕东和陈家山到自己的办公室小坐。他关上门,一边给两人找一次性茶杯,一边看着吕东问:“怎么样?这几个月,台里有什么变化吗?”
“没啥变化,还是老样子。越来越艰难。”吕东说完,立刻领会了牛总嘴里的“变化”,急忙又补充道:“哦,倒是也有几个变化。广告现在分到频道了。叶台前一阵儿扶正了,现在是总编辑了。”
牛小斌低着头往纸杯里放茶,看不到表情。
突然,他抬起头,嘿嘿一乐:“操,都是大事!”
陈家山心里咯噔了一下,仿佛看到那位霸道的牛总回来了。他急忙起身,拿过纸杯倒水。
……
牛小斌盯着吕东看,然后又把眼神转向陈家山。脸上定的策划。当年那可是大手笔,反响特别强烈。市里都给了嘉奖。今年这个70年呢,新闻频道四档新闻栏目也是各有自己的重点策划。今儿过来,也是跟牛总汇报一下。家山是《晚间》的制片人,他们策划的主题叫‘70年·光影里的地标’,就是从全市选出10个地标建筑或者地段,通过地标的变迁来反映它背后行业的取得的成就和变化。我觉得这个策划,让学生参与进来,一起合作,效果应该不会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