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章 尾声第1/4段
五年后。
中秋前夕。
宁州府天和县吉水镇的码头,有大船卸下来辆马车。
这样的马车队在吉水镇不多见,引得码头许多人瞩目。
吉水镇原是河运中转的普通小镇,自从出了个成阳侯后,这个镇子就成了天和县重点发展的码头。
如今比之五年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但镇上房子增加,人口也越来越多。
河里的船只自然也来往频繁。
邬三郎带着妻子还有两个儿子和女儿下船,是的,邓氏五年生了一女两男。
如今小儿子也一岁多了。
有了三个孩子,邬三郎很满足。
在庄子上生活了几年的他,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地主。
宁顺郡主看他确实改了性子,不但懂得种果孝敬京中侯府和符府,还懂得把庄子上的荒地开了,种上作物增加收入,她年中跟着丈夫回京述职时,就把整个庄子送给了他。
加上邬三郎自己攒钱买下的两个小庄子,他现在算是小有家财的地主了。
邓氏守得云开见月明,如今也是一脸富态的地主婆。
阔别家乡五年,现在夫妻俩人回乡省亲,近乡情不怯只有兴奋,毕竟,他们是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
一行人在申时到达鸡鸣村,刚入村,村人就被这浩浩荡荡的马车队给震惊了。
很快,鸡鸣村的人都知道,衣锦还乡的是邬三郎。
村人呼啦啦的都跑去邬家,把邬家围了个水泄不通。
邬老太太坐在堂屋里,已经是满头白发。
她从一个风光无限的侯爷娘,落到被村人耻笑成了无福恶妇,名声臭得人见人厌。
五年过去,她性子变得阴鸷了。
邬老太太看着跪着给她磕头的三儿和三儿媳,还有三个小不点。
个个都光鲜亮丽,一身富贵样。
她抖动着嘴唇,眼里闪过复杂的光芒,胸口起伏了几下,到嘴的粗话最终咽了下去。
五年,她过了五年人见人厌的日子,现在村民们看到她家三儿回来,又把邬家围得水泄不通,眼里都是羡慕。
那是她多年没有看见过的目光了。
因着三儿回来,她要恢复荣耀了吗?
然而,三儿已经不是过去的三儿。
现在的邬三郎,管着三个庄子,手底下有近百户佃户,自己家里也有十几个下人伺候,早已养出了地主的底气。
与邬老太太还有大房的人说话都不带讨好的了。
邬大郎和蔡氏看着邬三郎和邓氏的富贵模样,还有那三个都带着金项圈的娃娃,嫉妒得火烧心,看在带来那么多礼物的份上,才勉强压下要怒骂他们独享福的话。
当初他们被赶回来,邬三郎却得以留在京郊庄子,这让邬大郎心里极为不平衡。
纳的小妾又半途跑掉,更是让他十分恼恨。
蔡氏这几年就是他们母子的出气筒,只要不顺畅就拿她来辱骂痛打,日子过得日日都捶心窝。
三房如今美满幸福与他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看到邬大郎和蔡氏俩人炙心扯肺,又烧又堵还泄不得,十分之不是滋味。
他们恨不得把邬三郎和邓氏还有那些孩子身上的珠宝首饰全给撸了占去。
但他们也只能想想,三房如今可不是当年被他们逼着干活还可以不给做饭吃的三房了。
看他们如今风光无限的回来就知道,人家有人护着的了。
邬三郎说是奉邬二郎之命回来,邬老太太经过大起大落后,说话终于有所收敛。
在邬三郎面前虽然端着老娘的架子,但没有如从前般,十句有九句半都是骂着来了。
邬二郎送来的礼,邬三郎说了,都是用于新居的添置。
没错,邬二郎要邬家建新房。
当初邬家人在京城过了几个月差奴使婢的日子,回到鸡鸣村后更不会干活了。
十亩良田都佃给了别人耕种,他们就靠着一点田租和变卖年节礼来过活。
是的,因为邬二郎没有跟邬家断绝关系,郡主为免他背上不孝污名,每年年节时都有两马车的礼品送往鸡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