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藏富于民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赵用贤与宋思明二人虽然不懂现代经济理论,但是对于张三提出的藏富于民的理论提出了质疑。“”

  “主公说的藏富于民,历代之君也不是没有说过,到最后为何都变成了土地兼并,富者阡陌相连,贫者无立锥之地。何也?”

  “只因自古君主若想统御万民,必须依靠军队,掌握军队者就成了勋贵,而勋贵就成了一个王朝第一批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仅次于宗室的土地占有者,打下天下之后,这天下是需要治理的,勋贵都是武将,掌握着军权,若是再将治理天下之权交付于武将之手,估计皇帝就该睡不着了,所以为了制衡掌握军权的勋贵,士人就成了君主眼中最好的人选,士人掌握着治理天下的学问,但是却没有武力,君主若是对士人不满,可以轻易地将其拿下,而不担心士人的反抗。

  于是士人成了制衡勋贵武将的最好人选,制衡本就是帝王之道,然而让帝王没有想到的是士人通过联姻、门生等手段发展成了门阀世家,门阀的强大成了帝王的噩梦,有千年的世家,没有千年的王朝。于是就有魏晋时期,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庶人。

  到了隋唐为了制衡世家,科举应运而生,随着科举的逐渐成熟,门阀世家被科举士绅打败,成为了历史,然而科举这个本来是为国选材的考试成了士绅互相勾结的舞台,什么门生座师、同乡同科都成了他们彼此牵连的纽带。就像《红楼梦里的护官符一般,互相勾结互相应援,士绅们成了一个整体。在朝他们有一个名字叫做文官集团,在野他们就是乡间的土皇帝,他们的一句话在乡间比皇帝的圣旨还要好使。这样彼此勾结之下,挖空的是帝王的江山,肥了的是这些中饱私囊的狗官。一句话就是上梁就不正,还能管住下梁吗?”

  赵用贤与宋思明很清楚张三口中的上梁是什么,也明白张三一直致力于制衡上梁的权力。

  整个希望营可以说是张三一手打造起来的,可是张三从没有自己大权独揽,并且为自己谋取大量的好处。

  从一开始就实现了军政分离,虽然张三完全可以把军政之事做成一言堂,以他在希望营的威望,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民府的政事都是以赵用贤为主,只有在与军事有交集的时候才会插手一些政事。

  就像今天这增加预算的讨论,本来他完全可以自己拍板,让人执行,可是他依然选择了通过正常手段申请军费。

  与赵用贤与宋思明唇枪舌剑的辩论一阵子,双方达成了共识,民府从现在开始到明年这个时候,增加一百万两的军费特别开支。

  张三让步的条件是给研究所增加二十万两的研究经费,用于研制人造动力。

  最后在双方的妥协中,达成了共识,这一百万两军费分一年拨付,必须专款专用,用于招募新兵和训练。

  得到了民府的拨款承诺之后,张三马不停蹄以他在希望营的威望,没有任何人可以反对,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民府的政事都是以赵用贤为主,只有在与军事有交集的时候才会插手一些政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