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十年计划(下)第3/3段
--------------------
崇祯二十二年,连任两届的内阁首辅赵用贤退出政坛,年近七十的老赵选择了带着家族移民新大陆。
朝廷为了表彰赵首辅十年来对大明的贡献,特意将新大陆的海地岛封赏给他,并且封为海国公,海地岛就成了海国封国。
这样的封赏不但让各大朝臣眼红,就是崇祯都有些羡慕了,他现在有五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皇位,成为下一任皇帝,其他皇子可没有着落呢。
新上任的内阁首辅是为新的大明立下汗马功劳的孙传庭,孙传庭登上首辅之位,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所有山区的百姓,无论什么民族,都必须迁出大山。
这项政策受到了很多在大山里居住习惯的百姓的抵制,甚至引发了一些反抗。然而反抗的结果就是大部分反抗者被当成囚犯流放到了边疆地区,为大明戍边。
大明的法律也进行极大的修改,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刑罚,除了杀人者与罪大恶极之人,大部分罪犯都被判处流放的处罚。边远地区的人口增加指望正常的手段很难达到效果,通过流放犯人增加人口就成了最好的手段。
在孙传庭的十年任期结束的时候,大明已经控制了整个世界的所有交通要道,并且挖通了苏伊士地峡,使得大明运到欧洲的货物的时间缩短了几个月的时间,极大的降低了运输成本。
大明货物开始抢占整个西方的市场,由于有条约的限制,西方国家不得对大明的货物征收关税,欧洲国家本土的货物变得毫无竞争力,大量商人成了大明商品的买办,进一步摧毁了欧洲的民族工业。
整个欧洲变得更加的积贫积弱,好在欧洲国家还有一个昆仑州做为本土商品的倾销地。可是在大明质优价廉的商品的冲击下也变得举步维艰。
反倒是夹在中间的奥斯曼帝国,靠着赚取中间价赚得盆满钵满。奥斯曼的富足让大明看的眼红,却不愿意招惹这些白头巾,这些白头巾的三观严重的与大明世俗文明不符,不如留着他们与西夷争斗,大明只要在两边保持好平衡就好。
到了孙传庭卸任首辅的时刻,大明帝国的版图已经无比庞大。任何太阳升起的地方都有大明龙旗在飘扬,大明也形成了内阁首辅退休后直接封国到新大陆的传统。崇祯皇帝的儿子们也在进入军队接受锻炼之后,在皇室的资助下自己在新大陆上占据一片土地,组建自己的王国。
大明的亲王分封传统在海外得到了延续,每一个分封的属国都有义务向大明朝廷缴纳贡赋。各个属国内的矿产资源大明也有优先开采权,大明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建立起一个庞大藩属联邦体系。
在后世这个体系演化成为华夏联邦,所有儒家文明圈的国家都以加入华夏联邦为荣。
张三在孙传庭任期结束之后将大明防务大臣的职务交接给李铁柱后,彻底放下权力,每年遨游在大海之上,在整个联邦属国四处游玩。专门为他建造的邮轮,不光动力强劲就是武备也不是一般的船只能够比拟。
只要不是遇到特大风浪,安全问题基本上可以确保无虞,崇祯皇帝也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张三建造了一艘豪华的邮轮准备在整个大明的属地游玩,直接找到张三非要也为自己一家建造一艘一模一样的邮轮。
张三苦劝大海上风高浪急,风险很高,皇帝乃是大明象征,身系大明百姓,一旦有任何闪失,都是大明承担不起的损失。
崇祯一脸不屑,朕不过是一个坐吃等死的闲人,有没有朕这天下照样运转。再说朕登上邮轮之时必然会留下监国太子,就算在海上出现什么意外,大不了太子提前登基就是了。
拗不过崇祯的坚持,船厂只好为皇帝打造了一艘与张三坐船一模一样的邮轮。当然不管是张三的邮轮还是崇祯的邮轮所花费的费用都是由个人承担,船厂并不承担任何费用。
从此之后几十年里不论是南洋各地,还是新大陆各个属国,不定期的就能看到两艘外观涂装成白色,内部装修豪华的邮轮。
——————全书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