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十五剑斗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谓十五剑斗,指的是双方使用武器的‘有效区域’攻击对方,在‘有效力度’的情况下攻击到对方‘有效部位’,记为一剑结束,裁判宣判结果,然后开始第二剑。



直到十五剑结束,计算双方分数,分数高者得胜;若十五剑结束,分数相同,再增加一剑,直到分出胜负。



比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为八剑,下半场为七剑,上下半场之间双方选手休息秒。



其中,武器的有效区域指的是带刃武器的刃区,也就是说用刀柄、刀背攻击到对手是没法得分的。



身体的任何部位皆为有效部位,击中对方头部以及脖子得分,躯干和肩膀得分,四肢得分。



最后是攻击的有效力度,这个以裁判主观判断为标准,一般来说,轻微的刮擦、切割和触碰是不会被算作有效攻击的,至少需要有明显的发力动作才行。



这也是为什么在平时练习时,夏方等人要强调整劲的概念,因为在正式比赛中,只要打出整劲,你的发力动作就肯定是达标的,攻击不会被判无效。



以上是‘十五剑斗’的大致规则,全国高校兵击大赛在半决赛之前都采用这个规则,所以现在夏方也按照这个规则让众人打对抗。



第一场,梅墨寒vs周明。



周明是今年刚入校的大一新生,之所以一来就能加入战队是因为他是属于特招生,而特招项目就是兵击。



当兵击成为高考加分项后,京都大学每年都会特招一些练兵击的学生进来,目的是为了让这些特招生为学校打比赛,拿荣誉。



今年京大的兵击特招生就一个周明,对方目前还是知守段位,但是根据夏方的判断,周明已经半只脚踏进有术级了。



论潜力,周明今年才岁,将来必然能成为职业选手!



论实力,半步有术的周明很有可能是战队第二人,所以他和战队第一人梅墨寒的这场比试还是很让人期待的。



周明是个性格有些内向的男生,话不多,个子不高,米不到,看起来和梅墨寒差不多,但是身材一看就是长期锻炼的,看起来很有爆发力的样子。



听到夏方的通知后,周明一言不发地走到一旁开始穿戴护具,梅墨寒同样如此。



两人很快穿戴好护具,站在比赛场地中。



比赛场地是一块x的正方形毯子,两名选手在这块地毯上交手,一旦有人双脚都离开了地毯则视为出界,出界一次扣一分。



地毯四周架了四台摄像机,夏方等四名教练分别站在四台摄像机旁边,充当裁判。



场地后方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此时电子屏幕已经亮起,上面写了一个巨大的数字‘’,下方是两个框,一红一蓝,显示双方的分数。



此时红方代表梅墨寒,显示的数字是‘’,蓝方代表周明,显示的数字是‘’。



“学长,为什么还没开打,周明就已经得分了?”



陈克询问站在自己身旁的王恒,他对‘十五剑斗’的规则只了解一个大概,具体细节并不清楚。

比赛场地是一块x的正方形毯子,两名选手在这块地毯上交手,一旦有人双脚都离开了地毯则视为出界,出界一次扣一分。



地毯四周架了四台摄像机,夏方等四名教练分别站在四台摄像机旁边,充当裁判。



场地后方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此时电子屏幕已经亮起,上面写了一个巨大的数字‘’,下方是两个框,一红一蓝,显示双方的分数。



此时红方代表梅墨寒,显示的数字是‘’,蓝方代表周明,显示的数字是‘’。



“学长,为什么还没开打,周明就已经得分了?”



陈克询问站在自己身旁的王恒,他对‘十五剑斗’的规则只了解一个大概,具体细节并不清楚。



王恒笑道“虽然兵击提倡的是个人技术,但兵器差异带来的优劣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进去。”



“很简单的道理,让一个拿着短刀的人和一个拿着长枪的人对打,除非双方技术差距很大,否则拿长枪的肯定能赢!”



“除了长柄武器,双持类武器也是同样的道理。所谓双持,也就是两只手都拿武器,或者一手拿刀,一手拿盾。你想想,你要是遇到一个双持的,打起来会是什么样子?”



陈克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下,自己一刀劈过去,人家一刀架住自己的刀,另外一刀可以轻易击中自己;而如果是带盾牌的,那就更玩赖了,根本没法打。



王恒继续说道“所以长柄武器和双持类武器,包括带盾牌的,一般都是单独拎出去各打各的,剩下的就是我们这种单持类武器,可以同种武器兵击,也可以异种武器兵击。”



“但任何兵器几乎都符合一寸长一寸强的定律,越长越占优势。比如德剑,最短的才米,最长的接近米,用米的剑和米的剑对打,显然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比赛时我们会尽可能将这种因为兵器本身带来的差距给抹平,于是就定下规则双方比赛时,其中一方的武器比另外一方每长出厘米,就让对方分。”



王恒指着场上正在对峙的两人“周明用的德剑长米,而队长用的苗刀长米,比对手的武器长厘米,所以按照让分规则,队长要让周明分。”



陈克点头“明白了,那最高让分能让到多少啊?有限制吗?”



王恒“有的,全国高校兵击大赛最高允许让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