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治瘴疠的方法第1/2段
第91章治瘴疠的方法
周瑜点点头,俯下身,一笔方正漂亮的小楷便出现在纸上。周瑜连着写了大概半个多时辰,才写完。
周瑜写完之后,吹了吹纸上的墨迹,递给珺樾道:“这是书中的一部分内容,你送信之时,可将此信一起送给华佗大夫。”
纸张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是非常早的,不过普及率不高。一方面由于纸张终究是新生事物,世人对它的接受程度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制造过程麻烦,且质量也不好。且直到东汉人蔡伦改进造纸的方法之后,纸张才开始大行于世。
不过相比竹简和帛书,纸张的用途仍旧狭窄。
周瑜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渐渐的推广使用纸张,并进一步改进纸张的质量,
他在皖口就创办了造纸厂,用新方法来制造质量上乘的纸张,并且已经在庐江诸地打开了市场。
当然,在原来居巢县衙的非正式的书信行文中,率先使用纸张,已经基本上替代了帛书。
珺樾盯着纸上好看的字体,良久才感叹道:“好漂亮的字啊!”再看内容,整个人便像是被神秘力量定住一般。
信上写道:
夫岭南青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行黄芒瘴。量其用药体性,岭南伤寒,但节气多温,冷药小寒于岭北,时用热药,亦减其锱体,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迟,因经络之所传,与伤寒不异。然阴阳受病,会同表里,需明识患源,不得妄攻汤艾。假令宿患痼热,今得瘴毒,毒得热更烦,虽形候正盛,犹在于表,未入肠胃,不妨温而汗之。已入内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温瘴,虽暴壮热烦满视寒,正须温药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药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若寒气在表,发汗及针必愈。三日以上,气浮于上,填塞心胸,使头痛胸满而闷,宜以吐药,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气深结在脏府,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
瘴气,惟东南之域乃有之。盖岭南地气卑湿,雾多风少,且以冬时常暖,则阴中之阳气不固,夏时反凉,则阳中之阴邪易伤,故人有不知保重而纵欲多劳者,极易犯之,以致发热头痛,呕吐腹胀等证。盖重者即伤寒,轻者即疟疾,第在岭南病此,则均谓之瘴耳。然阳气外浮之乡,必内多真寒而外多假热;阴气不固之人,虽外有邪证而内必多虚,此则岭南瘴疫之大概也。但予未经其地,此不过亿度之见耳。及阅诸家之论,最多得理,足征予言之不诬也,谨详录在下,以资择用,庶临证者可无惑,而病此者得所赖矣。又细察诸论,亦已详悉,第病其用补之法犹有未尽,若值内伤虚损之甚而病此将危或难愈者,必以前瘟疫门治法参而用之,则庶乎有济。
周瑜看她的脸色,笑道:“这是书中一段有关瘴疠的文字,我现在也只能记得这么多,华佗大夫有神医之称,或许于他有些帮助。”
“有用有用!”如果说之前她还是被周瑜的一笔漂亮的文字吸引的话,那这会儿就惊叹于他信中的内容了。她广读医术,人又聪慧,于许多东西都是一点即透,看到周瑜所写的东西之后,低声道:“若果真能以此法治瘴疠,推而广之,定能救很多人的性命。”
南病此,则均谓之瘴耳。然阳气外浮之乡,必内多真寒而外多假热;阴气不固之人,虽外有邪证而内必多虚,此则岭南瘴疫之大概也。但予未经其地,此不过亿度之见耳。及阅诸家之论,最多得理,足征予言之不诬也,谨详录在下,以资择用,庶临证者可无惑,而病此者得所赖矣。又细察诸论,亦已详悉,第病其用补之法犹有未尽,若值内伤虚损之甚而病此将危或难愈者,必以前瘟疫门治法参而用之,则庶乎有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