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呜呼哀哉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清音阁。

  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明朝时期,广济禅师取晋代诗人左思《招隐诗》中的“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阁”。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阁只有一个殿堂,供奉华严三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普贤菩萨。

  行正在佛像前闭目诵经念咒,手中拿着的正是从王宁那里得到的方慧信物。

  一根红绳。

  自下山回阁后就一直在佛前为方慧祈福,一心一意的祈祷。

  既然答应了王宁,那么就要尽力而为。

  哪怕无法了今世因,也要筑来世果。

  所以行正打算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除了必要的外出之外,其余所有时间都为方慧祈福。

  咚!

  念经不知时,一声钟响将行正的经文打断,不知不觉殿外的天色已然昏沉。

  腹中稍有饿意,行正打算去斋堂随便寻些吃的。

  “小师叔让我一阵好找。”

  还未走出清音阁,永真踏着昏暗的天色向行正而来,满脸抱怨。

  来人不止永真,还有一个年纪与他相仿的尼姑。

  她头戴僧帽,面容姣好,身穿与行正相同的青色佛衣,腰间挎着个不大的布袋,脸上无喜无悲。

  她与永真一同前来,但永真却不敢与其并行,一直落后她半个身位。

  “师姐,好久不见。”

  行正看见来人脸上露出喜色,女子名为行愿,乃是伏虎寺的比丘尼之一,与行正同属弥沙塞部,两人时常交流佛法,并且自己受益良多。

  但上次见她已是几个月前,想不到今日又得见,心中有些高兴。

  “师弟几月未见,别来无恙。”

  行愿脸上露出笑意,美丽的脸庞更添几分光彩,看着这份美丽的永真眼中露出一丝迷离,瞬间又褪去。

  “师姐刚外出化缘归来?”

  看着行愿腰间鼓胀的布袋,里面装的物件应该是钵了,而且她头戴僧帽,想来是外出了。

  “对,我与师弟不同,每天都会外出化缘。”行愿点点头,随即邀请道:“师弟改日也与我一同下山化缘吧,每日在佛前念经也不一定能参悟佛法,不如换下眼界,说不定就悟了。”

  “未到峨眉山之时我与师父他老人家一直入世游历,四处化缘,但自从师父圆寂,将我安排到这里后我再没有下山化过缘。”行正神色黯然道:“我怕我会想起他。

  “师父既然圆寂,那么是时候放下了。”

  行愿将一切听在耳中,默默的听完行正的话,随即却反问道:“不知师弟是放下了德从师父,还是放下了化缘?”

  “亦或是都放下了?”

  德从是行正师父的法号,行正从小跟着他四处游历,直至五年前德从和行正来到峨眉市,德从感觉大限已至,就慌忙的将行正安排在峨眉山的寺庙中。

  是放下师父了,还是放下了化缘?又或者在逃避?

  行正皱眉苦思良久,仍无所获。

  “谢谢师姐提点。”

  虽无所获,行正还是对行愿的提点打从心底的高兴,如果自己能想明白,那么佛法只会精进。

  “非也。”谁知行愿却摇摇头,“如果这事放在别人身上算是提点,想明白了佛法自会精进,可师弟你却不一样。”

  行正眉头皱的更紧,脑海不断的翻滚,仍是无果。

  “入佛门,习佛经,既是佛门弟子。”行愿突然厉喝道:“那师弟习得什么经?十大弟子修得什么第一?”

  佛教弟子,学有各自的佛法。

  释迦牟尼佛有十个弟子,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又因所有的佛教弟子都是释迦牟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