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刘伯温的大战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刘伯温用了不足百字,就把朱元璋谋夺天下的策略讲清楚了,针对四大对手,让韩宋和大元互相消耗,陈张之间,先陈后张。

  那朱元璋自身该怎么办呢?

  刘伯温接下来写到,金陵六朝古都,虎踞龙盘,帝王之气森森,正是基业所在……耕不忘战,战不忘耕,以耕备战,以战护耕,

  耕战结合,所向披靡!

  又一项关键的措施被刘伯温提了出来,耕战结合,确实适合如今的朱家军。

  老朱也渐渐有了兴趣,他向下浏览,刘伯温连续提了几项重要的建议……通篇读下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刘伯温这人务实,能提出可行的策略。

  比如刘伯温提出减省刑罚,但是他接下来就补充说是元政无道,也就是说,要消除元廷错误的刑罚,而不是简单的降低惩罚那么简单。

  还有刘伯温提出要广纳人才,开科取士……但是刘伯温随即主张建立学堂,所有人才,必须先入学,而后才能为官。为官之前,必须考察人才能力,然后才能授官!

  看到这里,张希孟都忍不住一阵赞叹。

  其实明初的时候,并非只有科举一途,甚至说科举都不是最主要的取士方式。

  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有着完整的学习制度。

  他们也有积分之法,而且按照积分,在六堂依次往上升迁,如果表现特别好,还要奏请圣裁。

  而且还有监生历事的制度,也就是实习,了解政务,免得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

  在明朝开国的阶段,国子监生,由监生考中的进士,翰林,比比皆是,他们的能力甚至在一般的进士之上。

  即便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这一套学习办法,也是可圈可点,没有什么问题的,最多就是在学习的内容上面,稍微做些调整罢了。

  那有人要问了,国子监这么牛,为什么到了明朝中后期,变得人厌狗嫌?尽是一帮废物在里面混日子?

  这事情大约可以写成一篇几十万字的论文,大约的体面是国家是怎么失去对人才的掌控权,或者私人办学如何打败官方办学的……

  总而言之,就是不断掺沙子,把一些官僚子弟塞入国子监,到了景泰成化之后,干脆准许花钱入学,可以捐粟送监,说白了,就是拿钱换监生功名。

  事情到了这一步,国子监也就不出意外废了……而这些建议都是来自朝中的忠正贤臣,他们倒是不贪赃枉法,可是败坏国典,摧毁祖制,下起手来,半点不客气。

  而此时刘伯温提出的办学,却是明显为了打击地方的士绅,也是他的报复大计之一。

  有了官办学堂这一层,学什么,教什么,都捏在官方手里,而且还可以随时加恩学生,让他们忠心办事。

  虽然学堂不能保证百分百忠心,但是念官方学堂,跟念晋商学堂,出来的人,大约是不一样的。

  刘伯温主张让蒙童入学,计民授田,编户齐民,建议老朱一心独断,少数强敌,重在发展……

  一路看下来,一共十八条谏言,几乎每一条都切中要害,老朱反复看过之后,也不由得赞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