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434章 金融讹诈和黄金大抢劫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可能反对中华帝国的倡议,反而迫于舆论压力还得大力支持。

  就这样,在中华帝国的斡旋下,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及没有参战的西班牙等国纷纷指示驻华大使参加中华帝国在首都举行的和平谈判会议,试着谈判和解。

  中华帝国倡议欧洲各个交战国暂时停火,进行谈判。各个军队都已经筋疲力尽,国力消耗殆尽,因此都同意战时停火。一方面各个希望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趁着谈判期间积极准备,一旦谈判破裂,将继续战斗。

  中华帝国此举一是为了赚取国际声望和知名度,增加中华帝国对全世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则是拖延时间,为中华帝国对美国即将发动的战争进行准备,误导美国注意力()。同时也是为了安抚协约国,使其短时间内不要跟美国联合起来对付中华帝国。一旦中美开战,协约国至少没有准备好帮助美国。

  政治欺骗是中华帝国在每次战争前的必修功课,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次因为对美开战事关重大,中华帝国不得不万分小心,将负面效果降至最低。

  中华帝国不舍得欧洲停战,因为欧战的最大获利者就是中华帝国。在欧战期间,中华帝国每年获利七十亿美元以,一旦对美战争爆发,很多物质将减少对欧洲出口,利润自然缩水。因此,在对美战争之前,中华帝国还得计划着先从欧洲狠捞一笔巨款。当然,这个时候的赚钱跟军事策略有着直接关系。因为中华帝国不是单纯的为了赚钱,而是想藉此去讹诈欧洲各国,让他们不敢插手中美之间的战争。因为中华帝国不想加入同盟国跟协约国彻底决裂,因此只会对美宣战,而不会跟整个协约国宣战,也不想卷入欧洲战争当中去。所以才会进行政治、军事和经济三方面的全面讹诈计划。

  政治的讹诈自然是仅仅对美宣战,而不是对整个协约国宣战。如果协约国支持美国,那么中华帝国就以加入同盟国为由来威胁协约国,使其不敢轻举妄动。军事的讹诈是以中华帝国强大的海陆空三军力量为基础的,如果协约国敢支持美国跟中华帝国敌对,那么中华帝国将在大西洋、地中海全面实现无限制潜艇战和破交战,那么协约国将面临来自中华帝国和德国海军的全方面联合,对于英国来说,被德国海军折腾的这三年间,金融和经济已经崩溃,在被中华帝国折腾一下,不出一个月就得完蛋。

  中华帝国最厉害的就是经济讹诈,也是被后世学者们认为是最无耻的一次国际大讹诈行动。

  中华帝国借着调停协约国和同盟国之便,提出将各国的黄金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的要求,目的是一旦任何一个国家拒绝停战,将冻结其黄金储备。

  这个计划一提出,顿时遭到各国列强们白勺激烈反对,他们绝对不允许金融命脉被中华帝国捏住。但是中华帝国有办法让他们松口,很快拿出了切实可行的策略,诱骗各国陆续同意这个提议()。

  中华帝国最先那沙皇俄国开刀,迫使沙皇政府同意最先同意将其国库黄金和白银储备转移至中华帝国,交给中华帝国政府保管。

  沙皇俄国为何这么痛苦的同意了中华帝国的无理要求,这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沙俄已经日薄西山,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沙皇政府已经到了崩溃边缘。

  早在中俄战争后,由于沙俄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而随着沙俄在中俄战争中惨败给中华帝国,沙俄国内的矛盾便开始激化了。1905年更是爆发了流血星期日这个大屠杀,沙俄的反动势力猖獗,使得列宁领导的俄国工入革命转入低潮。但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从日程取消。1907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三次代表会议的决议指出:“决定俄国革命的基本原因依然存在:国内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的极不适应、农民的破产、无产阶级贫困的加深以及失业现象仍然存在,因而,革命的客观历史任务还没有解决,而同时革命力量也没有被彻底破坏。”

  到了在世界大战前夕,俄国出现新的革命,群众性革命斗争的规模已经接近1905年水平,其组织性和觉悟性已经大大提高了。在彼得堡、莫斯科及其他城市的工入罢工斗争不断发生,规模很大。根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在1911年参加罢工的有72万5千入,而在1912年有万7千入。实际罢工的入数大大超过官方公布的数字。这种群众性的革命罢工斗争,直接反对沙皇制度。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革命运动的发展才暂时被中断。

  可以说,沙俄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才会迫不及待的宣布参加世界大战的,希望藉此来转移国内矛盾,但很显然沙俄政府的也严重影响了其军事战斗力,转移国内矛盾而参加的世界大战并没有取得预想效果,反而变成了加速俄国国内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1912年底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新1日之间重新洗牌的战争。沙皇俄国是参与发动这场掠夺性战争的罪魁祸首。战争加速了革命时机的成熟()。战争期间,俄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俄国的工业基础本来就不够发达。1913年,全国钢的产量只有420万吨。机器制造业、化学工业薄弱。没有汽车制造业。许多机器、武器仰赖外国。战前,俄国进口的机器占37%,重要的设备、车床的自给率不到13。战争削弱了俄国同协约国之间的商业联系,机器的进口只能依赖中华帝国,这也是沙俄渐渐的被中华帝国捏住命脉的主要原因。

  1913—1916年,俄国机器工业虽有所增长,但其产品绝大部分都被战争消耗掉。这期间103个大机器制造业的产品从20030万卢布增加到95460万卢布。平均军工生产每年增长13倍多,而民用生产只增长年,农业机器产品只有战前的15,机车、车厢的生产明显减少,机车减少16%,车厢减少14%。机器、车床严重不足,又影响矿石、煤炭、石油开采量的下降。由于缺乏燃料、原料,高炉停火,许多工厂不得不关闭。战前靠进口棉花生产的纺织厂陆续倒闭停产。1916年,彼得格勒有20%的织机不能开工。在前线,武器、弹药严重不足。每月需要6万支步枪,而1913年只造出13万4千支步枪。每月需要机枪00支,而1913年下半年总共才制造机枪60支。交通、运输严重阻塞。铁路承担不了急剧增长的运输任务。1915年最后5个月,铁路为军队运送的粮食只能满足需要量的61%。到1916年,粮食运输量又下降,1月为50%,2月为42%。有的伤次国际大讹诈行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