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486章 纳粹崛起之希特勒发迹第3/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在此时,中华帝国打败了英帝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一海上强国。中华帝国的名字第一次打入希特勒的脑海里()。很快,一个名叫李华的年轻人找上了希特勒,并给希特勒提供帮助。

  这个名叫李华的华裔中华帝国人,是中华帝国中央情报局特派员,专门负责希特勒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的。一开始希特勒并不知道李华的真正身份,只把他当救他危难当中的朋友。而李华也一头雾水,他怎么看希特勒都没有什么价值,但偏偏希特勒是中央情报局局长李国栋亲自指派的重要人物,据说这是皇帝陛下的谕旨。李华尽管不看好希特勒,但是他相信帝国皇帝王辰浩不会错,因此也就继续流了下来。

  通过观察,李华终于发现了希特勒的才华。李华在他的日记里如是写道:“这是一个口才非常好,说话极具心灵穿透力的家伙,或许他将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

  李华一直呆在希特勒身边,给他灌输中华帝国的思想,很快希特勒也变成了王辰浩的狂热崇拜粉丝,对中华帝国的强大充满了向往。

  1910年,希特勒在李华的帮助下,考上了中华帝国皇家陆军指挥学院步兵科,在那里希特勒被特别批准进入了只有中华帝国籍学员才能够学到的步兵装甲战术科目,在那里希特勒第一次见识到了战车,并且学习到了中华帝国关于用装甲战车进行闪电战术的理论,并大受启发和鼓舞。

  191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奉召回国参战。在李华的安排下,希特勒提前结束了学业,以装甲步兵科优秀学员回到德意志帝国陆军第七步兵师担任中尉连长,并参加了第一次马恩河会战,战斗中负伤。伤愈后,正值德国从中华帝国进口了大批的战车,组建装甲部队之时,希特勒因为有中华帝国方面的特别推荐,以及有过装甲部队这方面的学习经验,因此被提升为第一装甲师少校参谋长,并且作为鲁登道夫的特别军事顾问,以及作为德军和中华帝**的特别联络参谋,在德军内部的地位迅速提升。

  第三次马恩河会战和第四次凡尔登会战当中,希特勒作为装甲部队参谋长,配合兴登堡元帅制定了强大的装甲兵突击战术,闪电战第一次在德军参谋本部中提出,但因为当时德军装备的m10战车的履带问题不过关,突击一段时间后就不得不停下,以至于第一次闪电战告吹,但是闪电战的威力已经凸显了出来,希特勒等德军军官们对此大为上心()。

  战后的德意志帝国实际上由以保罗?冯?兴登堡为首的军事独裁最高陆军指挥(oberste heeresleitung;简称ohl)所统治。新任德国总理马克斯?冯?巴登在10月3日修改1871年定下的宪法,让它实行多年来拒绝接受的议会制。总理以后对议会负责,而非皇帝。然而,将德国转变为英国式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计划马上失效,皆因德国渐渐陷入近乎混乱的状态。大量身心受创德国士兵重返祖国,导致大量暴力事件发生。甚至连参加被右翼分子刺杀的领导人葬礼之左派势力都产生内闹,大打出手。

  在这种情况下,兴登堡最为得意的部下希特勒有了用武之地。希特勒和他的战友被一道送进慕尼黑大学的一个特种训练班受训,老师发现希特勒是一个注意听讲的学员,而且口才过人,就提请希特勒的上级对此予以注意。这样一来,希特勒不久就被派到慕尼黑的一个团队去演讲,宣扬与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等危险思想作斗争。对希特勒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机,在他想进入的政治领域中,这是他第一次得到承认,而且他自己也发现,他所具有的东西--擅长演说,一下子被证实了。

  兴登堡于是命令希特勒到各地德军军营里去进行演讲,希特勒不辱使命,凭借着他超人一等的口才,成功的说服了德军军官还注意观察奥地利各政党的活动,他特别注意阅读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的报刊,分析该党领导人的演讲,总结经验,他在反复琢磨后,终于得出结论:政党必须与群众运动结合,必须掌握在群众中进行宣传的艺术,否则将一事无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