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11世纪全球最强数算天团!(6.6k)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剩下的另外三人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从简单的交谈中也不难看出,这几人的数学涵养也相当不错。



    甚至可以这样说。



    在眼下这个时代,在公元1100年。



    这六人就是全世界最强的数算天团!



    真限定版。



    其实从后世的角度来看。



    徐云提出的问题其实不算很难:



    这属于菲涅耳近似的一道门槛,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几何光学的一种,解法堪称多种多样。



    最简单的一个,当然就是几何光学作图法。



    不过简单归简单,作图法所能给出的信息也非常有限,只能给出已知焦距的透镜的成像性质。



    它没法把焦距和透镜本身的性质联系起来,属于数学上最简单的方式。



    更进一步,则可以使用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也就是费马原理。



    利用费马原理,可以给出几何光学近似情况下透镜形状和材质对成像的影响,数学上比前一个麻烦一些。



    第三阶段就是惠更斯-菲涅尔原理,也就是光的标量波衍射理论。



    用这个理论分析成像问题,还能够给出更多的信息——比如透镜孔径的影响等等,这也是为什么天文望远镜口径越大越好的原因。



    更严格一点的自然就是麦克斯韦方程组了,求解给定边界条件下的波动方程。



    但最后这种方法实在太麻烦了。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



    后世大学阶梯教室的黑板都见过吧?



    如果用第四种方法,最少需要六块这种黑板——而且还不一定能算出解析解。



    所以除非前面的近似理论不适用,否则一般没人这么干。



    也正因如此,徐云准备走的是第三种思路。



    虽然第二种方式在理论数学上复杂很多,算一个透镜要做两次二重积分。



    但一来它的现实效果最好,在理论体系严重滞后的情况下,现实效果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二来便是.....



    老贾,他可是杨辉三角的真正发明人。



    杨辉三角是解积分最契合一古老工具之一,因此想让老贾踏出那一步,理论上其实是有不少实操性的。



    当然了。



    这里的踏出一步并不是指发明微积分,而是一种思路上的暂时性应用。



    毕竟单靠一个杨辉三角是没法鼓捣出来微积分的,需要一定的数学积累才有——更关键的是,这种数学积累指的还不是个人积累,而是整个数学界的积累。



    视线再回归原处。



    在骤然发现了一个新领域后,老贾和韩公廉等人表现出了相当浓郁的兴致。



    毕竟这年头,这种团队公关的情况太少见了。



    只见几人或在讨论思路,或直接上手进行了数据测量。



    比如刘益的手里,此时便出现了一个很原始的工具:



    曲尺。



    说道曲尺,就不得不先说另一个概念了:



    角度。



    华夏古人在其漫长的科技实践中,其实很早形成了抽象角度概念——这里的早字,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但遗憾的是。



    他们并没有以此为发展,建立相应的角度精确计量——注意,是精确计量。



    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到明朝,传教士利玛窦带来的角度概念,方才打破了这种局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