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关于我在大宋政变后手搓飞机的那些事》(6.8K)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两张纸中间吹气。



    接着吹着吹着你就会发现......



    两张纸贴居然在了一起。



    在高中课本中,以上两个实验都会归结于伯努利原理:



    看,上面的流速高压力低,所以纸片就飘起来了。



    但实际上嘛....



    这是错误的。



    徐云当初给小李演示的吹纸片,压根和伯努利原理没多大关系。



    其实吧,这也是一个流传度最广泛的伯努利方程的误解。



    考虑到一些笨蛋...咳咳,外行读者的信息壁垒问题,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伯努利方程是沿着同一条流线成立的,而不是在不同的流线之间成立。



    纸片偏移的方向根本不是取决于气流在哪一侧,而是取决于气流吹的方向与纸片的夹角,和粘度有关。



    一开始。



    纸片竖直下垂。



    在纸片上方吹气,将会因为粘度的原因,把纸片右侧的空气带走。



    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低压地带。



    由于这个低压地带的存在,就会使纸片向右上方飘起。



    纸片一飘,则会使流线向下弯折。



    进而最终会使得流线与纸片紧贴。



    这时候,空气的流动已经不再是笔直向前了,而是走了一条向下的弧线,这就是一个有旋场。



    因此向下弯折的流线会产生离心力,这个离心力就会把纸片带起来。



    这个效应真正的名称叫做康达效应,而非伯努利原理。



    非常简单,也很好理解,对吧?



    不过在高中课堂中。



    在谈到飞机原理时,老师們不但不会解释康达效应(其实相当部分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错了),还经常会将上面的纸片例子再次进行延伸。



    也就是将纸片换成机翼:



    对机翼而言,上表面凸一些,气流掠过上表面的时候速度就要大一些。



    所以也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的根源。



    以上的解释再加上纸片的实验,大多数人对飞机在天上飞的原理豁然开朗:



    哦,原来飞机原理如此简单啊……



    于是乎。



    一个一错再错的情况就出现了——飞机的原理就是伯努利原理。



    其实对于这个说法,大家如果愿意去想的话,很轻松就能想到两个反驳的问题:



    第一,飞行表演的飞机为什么能倒着飞?



    第二,风筝就是一大平板,没有动力为什么也能飞?



    当然了。



    这两个问题想归想,不建议在课堂上反驳老师。



    否则很可能喜提罚站加抄作业的奖励一套,非酋可能还得被班主任批一顿。



    总而言之。



    到目前为止,包括伯努利原理,包括牛顿第三定律,包括文特利效应、包括库塔-茹科夫斯基定律,以及许许多多改良了的定律在内,其实都很难完美解释升力的问题。



    飞机为什么能飞,依旧是个未解之谜。



    都说诺奖遥远,其实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要是能被成功解答原理,诺奖几乎唾手可得。



    但另一方面,



    还是很早以前提过的一句话:



    宋代不是21世纪,对于眼下这个时代的基础认知而言,某些概念其实是没必要完全追求正确。



    一个比较笼统的解释,反而更容易让人理解。



    因此当时徐云在解释原因的时候,便给纸片直接套上了伯努利原理。



    也就是在流动的流体中,流速越大,压力越小。



    眼下他为了省些麻烦,又继续将纸片延伸到了机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