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赵地烽烟起第2/2段
另立韩王。
结盟驻军。
占了上风的刘邦,将政治手腕运用的出神入化,让霸王项羽发火也发不出来,韩成死了,还是死在彭城的,这不管是怎么死的,照世人来看都和项羽脱不了干系。
韩国的基业,从韩成交接到韩王信,是得到南郡一众父老认可的,相比郑昌这样什么都不是的项羽的代言人,无疑有了韩国王室血统的韩王信更加有吸引力,况且,除了韩王信之外,宗室张良担任相国,这也让韩地百姓欢心鼓舞。
在韩王信的邀请下,汉军进驻南郡北部,可以说劳苦功高,面对连项羽都不敌的李原,韩地上下一致要求,汉王要留下,汉军要留驻。
民意不可违。
当项羽的使者带着怒气冲到汉王军帐质问时,刘邦的回答理直气壮,不带一丝一毫的怨言,他的借口让项羽找不到一点的毛病。
根据汉军最新探得的消息,秦军在三川郡的南面集中了数支军队,这是准备进攻南郡了!在虎牢关取得胜利的李原,显然不会满足只占领三川郡西部的一小块地方,而一旦南郡被秦军占领,那么,势力大涨之下,反秦力量将会土崩瓦解,这个责任到时又要由谁来承担。
为了对付秦军可能的军事动作,刘邦连续下令曹参、周勃、郦商等汉军大将从汉中一带抽调兵力,并迅速的将宛城变成了一座汉军调动驻扎的大兵营。
在共同反秦的大旗下,刘邦如鱼得水。
老虎出笼。
终于从汉中这个囚禁的地势牢笼出来的汉王刘邦,这是用这个堂而皇之的经验将项羽要求他回转汉中的要求给驳了回去。
李原,是他刘邦对付项羽最好的挡箭牌。
李原,竟然能够让项羽也吃一次败仗,刘邦心里,就如同自己击败了项羽一样,高兴的差一点忘乎所以。
原来,不是自己能力弱,而是对手实力太变态。
刘邦就在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慰籍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而在清醒的判断了李原的实力和潜力后,刘邦决定,自今曰后,遇到李原的秦军,汉军的选择就是能躲则躲,能避则避,实在避不过,也是象征姓的佯攻几回。
死道友,不死贫道。
不得不说,刘邦的想法很现实,这是他一次又一次在失败后挺过来的原因。
——。
大河以北。
赵地。
韩信率领的七千秦军在邯郸北部的平原上,与钟离昧的楚军对峙,这块世代属于赵国的土地,对于两支客军来说,都是陌生的地方。
赵人对于秦国、楚国都没有什么好感,秦国是世代的仇敌,而楚国则是南方的蛮夷,不开化的地方。
没有当地百姓的支持,在陌生的地方,进行一场哪一方都不会真正关注的撕杀,无论是对钟离昧还是对韩信,都没有什么吸引力,钟离昧的注意力,始终投放在虎牢关战事的变化,至于偏师抄袭秦军的后路,只是一个美妙的战略预想,在秦军派出对等的力量牵制之后,这一计划就不可避免的流产了。
韩信一方,同样受制于兵力上的不足,让他很难在面对钟离昧这样经验丰富的战将,运用一些计谋战法,一着不慎,步步陷阱,韩信在牵制楚军偏师目的达成的情况下,同样采取了保守的策略。
平衡在一天天的对峙中保持着。
一直到八月初的一天,来自赵地的另外二支力量,意外的加入到了这场猫捉老鼠的游戏中,张耳与陈余,这两个在反秦风暴中很是显名的人物,两个曾经的异姓手足兄弟,为了一个虚无的诸侯王,大打出手,反目成仇。
常山王张耳一方,代王赵歇、大将军陈余一方,这两支赵军整整打了大半年时间,最终陈余击败张耳,占据了包括邯郸在内的大部地方。
作战不利的张耳,带着一众残兵趁势就近投奔了楚将钟离昧的麾下,并且向钟离昧谏言,转向进攻赵歇、陈余,一统赵地。
平静了不久的赵国故土,烽火再燃——。
这一次,依旧是多方势力的乱战角逐,不到最后的一刻,谁也看不到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注:老刘又得逞了,没办法,这是他的魅力使然。另:赵地烽烟起,一直沉寂的赵人也要露露脸了,呵呵!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