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4章 崛起之势第1/3段
就在新高炉诞生之后的第四天,从英国沃特利锻造厂引进的两套全新锻造设备,通过海路转河运,抵达了滦州。
全新锻造设备的功能是重新熔化钢坯,对它们进行锤击以去除炉渣,从而生产可锻铁。
这种可锻铁,因具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所以俗称玛钢、马铁,又叫展性铸铁或韧性铸铁。
玉柱原本就是钢厂的高层,他自然心理有数,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和脱氧,去除了有害气体和各种杂质。
炼钢厂的发展方向,就是不断的通过提高炼钢温度,调整成分,通过供氧造渣、加合金、搅拌升温等手段,达成“四脱两去两调整”的目标。
英国人只肯给0.5吨的炼钢炉,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柱舍得对洋人炼钢工程师们,持续性的砸大钱。
实验亏了,都是玉柱为发展科教兴国的战略,应当付出的成本。
实验成功了,洋人工程师获得巨额的英镑,玉柱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科技进步。
这不是双赢,又是什么?
欧洲各国的君主和大资本家们,依旧是抠抠索索的不舍得重赏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这且罢了,欧洲各国的工人们,苦得要死,每天至少要工作14个小时,没有一天休息。
玉柱早就认准了,只要持续的大力发展科教,不算暂时的经济小帐,从宏观大局算总帐,整个华夏帝国迟早会赚得钵满盆满。
历史早就证明了,认真搞教育的国家,都变成了发达国家!
经过六年多的发展,第一批来大沽口的两千余名学子们,已经有200多人完成了相应的学业,拿到了哈勒学园大沽口分校的毕业证书。
作为第一代本土培养的人才,玉柱自然是把他们当成了至宝。
玉柱大笔一挥,除了全员赏穿从九品的官服之外,每人每月的月饷为三十两银子。
三十两银子是个啥概念呢?
这年头,由于玉柱从海外进口的粮食,源源不断的送来,极大的平抑了粮食的价格,整体物价水平低得令人发指。
京城里的一斤上等粳米,顶多三文钱。
一般情况下,买个普通的小丫头,也就是3-5两银子而已。
只要愿意出三十两银子,姬院的妈妈们,已经可以买到极漂亮的小美人胚子了。
北洋政府确实十分腐败,但是,北洋政府却非常重视教育。
当时,一块大洋在北京城内,能够买到40斤大米。
在北大任教的陈独秀,月收入高达400块大洋,可以买到16000斤大米。
同样在北大任教的胡适,在钟鼓寺租了一套有十七间房的四合院,每月的租金就是二十块大洋。
科教兴国,不能只靠嘴巴宣传,必须拿出真金白银,狠狠的砸大钱。
整个帝国,正好有两百多个府。其中,最富裕的沿海和沿江府,共有四十几个。玉柱就把第一批毕业的学子们,派去了这些地方。
由玉柱亲自拨款,在这四十几个府里,每城建设一座全新的近代中学,即:强国书院。
&常重视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