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第三十七计(上)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三十七计,疏水计。

  适度地利用国家或者军队的情况,制造一些七分真三分假的几乎可以乱真的假像,使敌人产生误判,从而进入我军设计当中,最终打败敌人。

  其道理就象疏通河水一样,将河道依据水往低处流的特点竣深竣阔,将河水引入新河道里,河水迅进入大海,便不会泛滥成灾了。

  ……

  宋军有些麻痹大意了。

  随着迁州拿下,数万铁骑率先扑向锦州城下。

  但后方的主力部队却不得不一步一个脚印,攻打辽国的来州、隰州。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若是将这支宋朝主力骑兵吃下去,宋朝将严重缺少骑兵,没有了骑兵的宋军,到了关外能做什么?

  而且宋军兴师动众而来,如今两国换了一个形式了,不是辽军亡,就是宋军败。耶律隆庆迅集中了所有兵马,兵分三路,扑向了锦州。

  兵力很多,也未指望过会能隐蔽消息,因此只有快。

  十几万骑兵,甚至还夹杂着一些各部族的丁壮,几乎达到了二十多万人,从四面八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锦州。

  主将是马知节,副将是李继宣,都监是秦翰,先锋是田敏与张凝。

  五人都是冠绝一代的勇将。

  然而敌人数量太多,而且到了国破家亡时刻,三军士气一起激励起来,弥补了战斗经验、建制混乱的不足。

  要命的是一股大部队杀向安昌城,将要从南方将宋军一起包围。

  马知节力敌良久。看到不妙,下令立即撤退。

  好在这些都是骑兵。逃得比较快,正当辽军从南部拉开包围圈时。宋军杀到了,撕开了一个个缺口,逃向南方。不过在两军夹击下,宋军损失惨重。

  耶律隆庆骑在马上大喝道:“追!”

  这道命令没有错误,这支宋骑杀惨了,只顾逃命。好的前景便是在辽军一路追赶下,可能导致这支骑兵能将宋军大营冲散,从而大捷,不好的前景便是让这支宋骑及时逃出生天。而宋军大营做好了准备。但那也无妨,停下来再准备第二场决战。

  一路追下去,几万宋骑被杀得惨不忍睹。

  就在辽军眼看要上演一场奇迹之时,无数宋朝步兵从五指山杀了出来,倚据六州河将辽军一切两半。

  这便是疏水计。

  不要以为宋军就可以轻松拿下辽国了,战场上翻盘的战局不要太多,例如淝水之战,东晋是什么样的羸弱兵马?赤壁之战,凭借刘备那支败兵。以及东吴那些江南兵,又如何与曹操的军队相比?

  在关内还好一点,不管怎么说,那些汉人虽亲近辽国。但没有韩德让那样的人物带领,很难让他们愿意为辽国拼死奋战。然而出了关外,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利于宋军。若弄不好,就会再次生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那样糟糕的结果。

  所以宋九很小心。正好辽国派了使者。

  宋朝大臣出两种声音。

  有一个前提,相比于汉唐。宋朝确实在变得内敛。与赵恒无关,而是赵匡胤开国之初便制下的国策。

  不愿意伤及中原百姓利益,而去做无意义的开边,因此大渡河以西,金沙江以南,一挥手不要了。

  这个政策给宋朝成为一个富裕王朝打下了基础。

  就包括赵匡胤收复数国,也是打一国休息几年再打。这样百姓便不会因为战争而产生多大压力。

  对宋朝这种政策辽国同样知道,那怕是宋九都不能改变,如北河套,实际宋朝能派官兵进驻了,然而至今继续羁縻,没有官员前去,没有士兵驻扎。

  但对于平滦景营四州,辽国也能理解,若是宋朝不得到这里,那么门户就关闭不上。

  因此使者回去禀报,大家相信了王钦若的话乃是宋朝的底限所在。至于宋九所说的唐朝营州,没有人当真。得到平州后,将渝关修一修,便能形成防御线,得到兴中府,试问从哪里修,孤城悬之于海外,那是送点心给辽国的。这个道理就象以前的涿州城,宋朝将士很勇敢,守了一年多时间,最后还是丢了。就象东易州,因为地势平坦,悬于易水之北,最后宋朝主动放弃了。

  于是两种声音让辽国产生了迷惑。

  也有人提醒耶律隆庆莫要大意,包括萧孝友,可是很快淹没在其他乱七八糟的声音里。

&政策给宋朝成为一个富裕王朝打下了基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