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5000字)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是如此。有一代代的少年如朝阳般神奇,如正午的太阳般炽热,即便到了夜幕降临的十分,也还在散发着余热……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日新月异!”

  主持人被感动了。

  以至于她今天在舞台上话有点多。

  往常导演总会通过各种方式提醒主持人注意时间,注意进度,但这次没有。

  让她尽情发挥吧。

  在“漫长”的发言后,主持人终于步入正题,“我相信观众朋友们和我一样,都很想知道,最后那一段其实磅礴,振奋人心的文字,也是苏晨老师创作的吗?”

  主持人目光投向台下的喻学友。

  喻学友道:“嗯,这个问题交给苏晨老师回答吧?”

  之后在观众起哄,主持人的邀请下,苏晨登上了舞台。

  对于这个问题他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真是太绝了!”主持人忍不住赞道。

  其实面对赞赏苏晨真不太习惯。

  虽然已经被人夸到麻木了。

  但他依然不擅长去回应这些赞赏,谦虚一点容易被说成凡尔赛,不谦虚呢又容易招人恨。

  所以只是笑了笑没有接话。

  “那您写《少年》以及后面这段朗诵文字的灵感来自于哪里呢?”主持人采访式提问。

  “《少年》的灵感来自于看到少年、青年、老年三团成壹。让我不禁想到少年会成长为青年,青年也将慢慢步入老年。他们三者不正是人生的缩影吗?而且西北科研团的前辈们发已如雪,平均年龄72岁,但我依然从他们身上感觉到了少年般的活力……我把它称为少年感。”

  “他们一生繁华,归来仍少年。”

  “我希望每个人都有一颗少年般的赤子心,去追梦,去追求自己理想的人生,去为祖国做出贡献,去为民族挥洒热血,去成为有价值的人。”

  “少年无关年龄。”

  “只在于心。”

  这些感觉是苏晨在地球听到《少年》这首歌时的感想。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如果能有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

  苏晨想告诉辛弃疾:能!廉颇老矣!老当益壮!

  说完《少年》这首歌,苏晨继续道,“后面这段文字,叫《少年中国说》,中国少年才能造就少年中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希望我国之少年发愤图强,让我华夏江山永固,代代繁华!”

  《少年》和《少年中国说》已经够燃了。

  但大家没想到的是,苏晨的发言竟也如此精彩。

  逼格满满。

  “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的DNA瞬间开始骚动。”

  “苏爹一开口就是诗篇文章。”

  “苏口一吐,便是半个华夏!”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何等之格局!所谓英雄出少年!也不过如此。”

  “不愧是诗人!不愧是文学家!”

  “听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额……你是不是少打了一个苏字?”

  “啊……手速太快!打掉了!再来一遍,苏爹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苏爹:喜当爹。”

  “这就是苏爹的水准。还写什么歌啊。苏爹,直接转行当诗人吧!!一天写个几百首,放心,我欣赏得过来。”

  “中小学生:谁在说话?信不信我们一起到你家楼下把你堵了!”

  “儿子:老爸,你特么出什么馊主意?”

  “孙子:是哪个混蛋让苏爹写诗来着?背都背不完。”

  疯了!!

  观众们彻底疯了。

  主持人都听得目瞪口呆。

  她真想把话筒递给苏晨,要不这节目您来主持?感觉我在这里……很小透明啊。

  都不敢说话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主持人将这两句诗重复了一遍,“苏晨老师这水平让我十分汗颜啊,我现在回去重新读书还来得及吗?流下了没有文化的泪水。”

  当然这是主持人的自我调侃和玩笑。

  她可是京北大学毕业的。

  没文化那是不可能的。

  这么说只是为了突出苏晨的强大。

  “秦磊老师,鲁娜老师,袁雯丽老师,你们不说点什么吗?”主持人希望听听他们的评价。

  然而三人像商量好般,疯狂摇头。

  秦磊:“评价?我没那资格。”

 &em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