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集资第2/3段
不止是他,就连在座的士绅也同样想到了这点。
对于汽车厂如今的现状,他们多少还是有些了解的。事实上这些人过去也曾经想过要和严绍合作,只不过大多都是想入股雨石集团,做个股东什么的,所以才会拒绝。
而合作其他生意的话,他们又怕赔钱…
不过现在的这笔生意,他们多少还是了解一些的,毕竟汽车厂的汽车现在已经远销欧美,每个月的销售额甚至能够达到两千多万银元——————实际盈利是秘密,并不对外公布。
不管怎么看,在这件事和严绍合作都不会有赔钱的可能,所以他们才会这么积极的赶了过来。
事实上因为汽车厂的事情,清廷那边几乎已经快要哭死了。
因为在创办汽车厂的时候严绍曾经跑到朱家宝那里,求了一个和铁厂一样的‘5年免税权’,也就是说汽车厂5年内都可以免税。
在多少了解了一下国外的汽车行业后,朱家宝觉得严绍所办的汽车厂刚开始的时候的确不会盈利多少。再加上也打算鼓励一下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也就和上一次一样,往清廷那边给了一份奏折,希望可以像上次一样,给严绍一个免税的专权。
当时清廷也没想那么多,因为最初索要免税权的向山铁厂这些年的确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亏的已经不像最初时那么多,但一年下来几十万还是有的,再加上严绍在燕京那边也有很多关系,稍微走通一下后,这个免税权也就被批了下来。
再然后…
清廷哭了…
每年的盈利固然是个不公开的秘密,但是单看现在汽车厂每月的销售额就能达到两千多万,甚至接近三千万的程度(四舍五入),就可以想象汽车厂的盈利究竟有多大。
如果能有这么一笔税收,朝廷不需要向外国借款了也说不定。
只不过才刚颁布了免税权给严绍,马上就把这个收回来对好面子的满清官僚们来说也是办不到的,所以他们决定——————等明年再说。
没错,面子固然重要,可银子也一样重要,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帮家伙也不会宣布铁路国有这种蠢到极点的办法。
只不过猛然间就翻脸,他们多少也有些抹不开面子,再加上严绍在燕京那边也不是没有人。所以最后这帮家伙也就商量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这一年就算白让给严绍了,剩下的等明年再说。
这么一来,银子有了,面子吗,多少也能保留点,算是掩耳盗铃吧。
如果,他们还有明年的话…
严绍也是因为知道这点,所以才没有让朝里的人继续替他争取,这也让朝里那些人松了口气。毕竟在朝堂上他们只是少数,无论怎么争也是争不过其他人的,如果争的太厉害,很容易和其他人结下仇怨,可要是不争,他们又对不起严绍每年给他们的银子,如今严绍主动退让,只求一年的免税,这自然是让他们松了口气。
而他们也投桃报李,替严绍在朝堂上争取了一年的免税。
这个一年并非是指1914年至1915年,而是指从汽车厂正式投入生产的月份开始。
对于这件事,严绍虽然觉得没什么必要,但也对那些人表达了一番感谢。
至于朱家宝…
相对于严绍,燕京那帮人对他可就恼怒的很了。
毕竟如果不是他的话,朝廷也不会因此而少了这么一大笔税收。要不是现在四川和湖广那边闹的正厉害,恐怕他已经被人从安徽巡抚的位置上给弄走了。
不过就算这样燕京那边也已经决定,等到明年就把他从巡抚的位置上调走,虽然寻个清闲的职位给他,以示惩戒。
————————————————————
从座位上站起来,一个看上去至少60多的老者看向严绍道。
“既然是集资成立制造厂,不知道严先生可有什么建议?”
“没错。”另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可是要我们把工厂开到芜湖来,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所在的地方毕竟不同,这么做的话会不会有些不方便?”
听到那个中年这么说,其他人也都望了过来。
这其实也是他们最大的顾虑,因为从严绍过往的经历来看,他十分倾向于把一切都集中在一起。比如说棉纺织厂、洋灰厂和现在的汽车厂,几乎都是集中在了芜湖。
如果不是铁矿基本上都集中在当涂那边的话,恐怕严绍就连铁厂也会开在芜湖。
在座的人虽然都很想赚钱,但乡土情结也同样严重。只不过因为严绍的影响力,再加上他在安徽这些年做了不少事,所以在座的人才会选择接纳严绍,但让他们把工厂开在芜湖而不是自己的家乡,这多少有些…
正如做好事一定要在家乡做一样,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工业带给自己家乡一些繁荣。
看出了这些人的顾虑,严sp;如果,他们还有明年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