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商人的智慧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备用网址

  杜伟仁是做香料生意的,主要负责杜家在北方的生意。

  杜家在南唐的时候,还是官宦之家。南唐灭于北宋之后,杜家断了仕途,就开始转型经商。

  南宋的时候,商业繁荣,杜家的生意触角已经延伸到了马六甲,甚至到了孟加拉湾一带。

  现在,杜家五兄弟中,还有两兄弟在南洋和南天竺沿海一带做生意。

  南洋和中国的香料、丝绸、瓷器生意,至少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此后历朝历代,其实一直都没有停过。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商人和货物,都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玩家。

  虽然现在实行海禁,但是外来的香料、檀香木、苏木等商品,一直在流入大明境内。

  苏木的果实可以入药,木材是一种细木,可以作为高档家具和工艺品的原料,大明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不菲。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就曾经带回大量苏木。有时候朝廷缺钱,甚至还用苏木代替钱粮,给官员发俸禄。

  杜家的生意中,苏木就是一项重要的业务。

  杜仁伟从唐寅手里拿到了大明时报,没看多少,就被曹放牛他们打断,押到中城兵马司去。

  回来拿到了经销权,这才回家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个大明时报好啊,不仅文章好,印刷精美,连句读都直接标了出来。不用费力断句,不会产生歧义。尤其是都用白话写成,一看就懂,不象那些文人的文章,总是掉书袋,卖弄文辞,叫人懵里懵懂,似懂非懂。

  这个湖北颍州的玉米,三弟曾提起过,说他在南洋见过。文章的意思,显然是要大力推广。

  可惜啊,当时没在乎这个事情。若是当时把这个玉米种子引进来,献给朝廷,我杜家岂不是风光一回?官府对我杜家都另眼相看。

  如今让别人占了先机,失之交臂……。

  不对,似乎也不晚。

  我大明那么大,各地种植,需要千千万万的种子。若是此时从南洋把种子引进来,也来得及啊。

  对,一会儿就写一封信,明日叫人带给三第,从南洋买些种子回来。这个生意若是做好了,一定赚钱。

  这个番薯是什么东西,一亩地能产数千斤、上万斤,灾年也不怕。

  咦?

  这个番薯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啊。

  报纸上有番薯的图,有块茎,还有叶子。

  叶子虽然没见过,但是块茎好像在哪里见过。

  在哪里见过呢?

  对了,在沈南山那里见过。他还好像有三麻袋,从南边运过来,随便扔在棚子里面。

  杜伟仁的心,扑通通跳了起来,眼睛也亮了起来。

  唐寅说,大明时报是司礼监办的,背后是皇上撑腰。

  报上说的番薯,此时大明还没有。

  如果沈南山那里的东西就是这个番薯,把它献给皇上,岂不是……。

  杜伟仁激动起来,脑子里立刻充满无限想象。

  就是不知道沈南山是否看过报纸,那几袋子东西是否还在,是否是这个番薯。

  不管怎么样,值得一试。

  杜伟仁出去,叫上一个伙计,就去沈南山的货栈。

  沈家是做药材生意的,也是一家百年商号,跟南洋、西洋素有往来。

  沈南山的货栈只有四五十步远,很快就到了。

  杜伟仁也没进货栈,就直奔后院的棚子。
<办的,背后是皇上撑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