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污名化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见皇上不妥协,刘健就站了起来。

  早就知道皇上会一意孤行,也没指望他会在朝会上妥协。好在还有前门外死谏一节,不怕皇上不收回成命。

  “皇上,臣有事要奏。”

  谢迁又说话了。

  “说吧。”

  “皇上郊祀驾出,从阉过多。如今耕籍田、幸太学在即,守卫簇拥,何处置之?民不堪其苦。”

  “常朝从阉渐多,内府各监,印经厂等处,工匠甚多。或七八十人,或百数十人,光禄寺使办日加,承运库赏赐不知几何。蟒玉乘马不计其数。皇上春秋鼎盛,以后如何处之?伏望皇上特施睿断,尽行裁革,则为百姓之福,天下之典范。”

  谢迁这段话,翻译出来,就挺有意思的。

  意思是说,皇上社稷祭祀的时候,随从的侍从、太监,宦官太多了。现在即将要到籍田去亲耕劝农,视察太学,侍从一大帮人,到时候都没地方放。开路啊,回避啊,惊扰百姓啊,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还有啊,平常的朝会,皇上身边的侍从、太监什么的,也渐渐多了。宫内的各监,印经厂等处。工匠多,动不动就百八十人。弄得光禄寺供饭的人数越来越多。承运库发钱的时候,也不知道到底多少人?皇上和随从的车啊马啊,也没有个准数。

  皇上你现在还年轻,就这么大的排场。今后年纪大了,你还怎么办?还要多大的排场?

  希望皇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特事特办,采取断然措施,裁减自己的随从。

  皇上你这样做了,就是百姓之福,天下人的榜样。

  这样的劝谏,在别的皇帝那里也会出现。同一个皇帝,也会遇到多次。即使不是月经文,也是年经文。

  皇帝如果听了,赢得了一个善于纳谏的美名。劝谏者也会赢得谏臣的美名。史官们也非常喜欢这样的故事,所以历史记载中,劝谏、纳谏这样的故事很多。

  如果皇帝不听,那也是皇帝不对,皇帝是昏君。

  如果朱厚照真的奢侈无度,劝谏也没错。

  问题是,朱厚照都不住在宫中,平常外出的时候,也是轻车简从。在禁苑,吃住都很简单。在京卫武学,跟武生和举子们吃同样的伙食,自己还交钱。

  朱厚照是个无神论者,不信鬼神,对于各种祭祀活动,内心也很反感。

  但是这个时代,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如果在这件事情上怠慢,必将被视为大逆不道,他不得不妥协。

  各种祭祀,都有固定的仪式和规格,随从人数都有定制,他不过是遵守定制罢了。

  现在各种祭祀仪式很多,尤其是皇家祭祀,规模浩大,仪式复杂。既费时费力,又费钱费物。朱厚照早就想进行一些削减和简化,但是一想到这个时代浓厚的祭祀氛围,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旦他这么做了,如果出了什么问题,人们就会把过错归咎于他祭祀不诚心,对天地不虔诚上去。

  更加重要的是,有人这么说,还真的有人相信。如果有人借此进行煽动,百姓就会认为是皇帝的错。

  别有用心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把皇帝污名化。

  朱厚照就成了昏君、暴君……。总之,就是个坏皇帝。

  污名化朱厚照,恰恰就是刘健、谢迁等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