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8 黄山之行第2/3段
黄山作为世界闻名的旅游名胜地,自是别有一番风味。胡斌以前和父母来过黄山,但是匆匆而来加上时机不对没有能够一饱眼福。
这次仅胡斌、张思倩和白雪三人倒是有的是时间可以玩。
黄山集各大名山之美景于一身,尤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这五绝著称。
这些是大自然造化中的奇迹,历来享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黄山诸峰,或崔嵬雄浑,或峻峭秀丽,布局错落有致,天然巧成,并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跌落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峦峭壁。
黄山群峰林立,七十二峰素有“三[***]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海拔高达1864.8米,与平旷的光明顶、险峻的天都峰一起,雄居在景区中心,周围还有77座千米以上的山峰,群峰叠翠,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有节奏旋律的、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的立体画面。
五百里黄山古往今来都是文人雅士向往之地,名家陈运和有诗作证:“站起,黄山像长城的雄姿;躺下,长城是黄山的身影”。
另外还有寺庙亭台,为黄山增色。方圆250公里,自古为道教名山,山中以道教命名的名胜有朱砂峰、炼丹峰、天都峰、轩辕峰、仙人峰、丹井、试剑石、蒲团松、仙人晒靴石、仙女绣花石、望仙台、炼丹台、炼丹源、神仙洞等等,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和山北部叠障峰下的松谷庵均为道教庙宇。
在黄山南部朱砂峰下的慈光阁,明嘉靖年间,玄阳道士居此。明万历年间曾盛极一时。更有传说黄山是轩辕黄帝得道升仙之所,宗教与黄山因此有着不解之缘。
关于轩辕黄帝来山炼丹的故事流传千年,至今还留下与上述道教神仙故事有关的峰名,如轩辕峰、容成峰、浮丘峰等。而且黄山山名,本身就与黄帝炼丹之说有关。
另外,佛教在南朝刘宋时传入黄山,历代先后修建寺庵近百座。在所有的寺庙之中,祥符寺、慈光寺、翠微寺和掷钵禅院,号称黄山“四大丛林”。
黄山历代僧众也出了许多能诗善画之人,如黄山画派的创始者渐江、雪庄等。
胡斌和张思倩一路走着,一路看着。悠闲的漫步在山林之中,清泉之畔。两人渐行渐高,终于见到了著名的黄山松和黄山奇石。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
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读力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和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过去还曾有人编了《名松谱》,收录了许多黄山松,可以数出名字的松树成百上千,每棵都独具美丽、优雅的风格。
黄山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光阁,明嘉靖年间,玄阳道士居此。明万历年间曾盛极一时。更有传说黄山是轩辕黄帝得道升仙之所,宗教与黄山因此有着不解之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