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战后贝鲁特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次的参观景点,是三座毗连在一起的宗教建筑,一座罗马时期的“异教徒”遗址,一座巨大的基督教教堂和一座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基督教教堂,罗马建筑,三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宗教同框,也是贝鲁特的重要特色。

  这三座建筑,代表着贝鲁特的文化包容性,也是黎巴嫩动乱不止的根本原因。

  “你说,这个安娜,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曲燕秋趁着其他游客到处拍照留念的时候,跟陈泉低声商量。

  “看不透。你对她有什么特殊感觉吗?”

  “没有。我还特意找她说过两句话,什么也没有发现。她对我的态度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

  “这恐怕就是异常吧。没有异常,就是最大的异常。”陈泉皱眉。

  “怎么说?”

  “你们两个面貌有相似之处,你对她好奇,她不也应该反过来对你好奇吗?”

  “对哦!”

  “另外,还有件奇怪的事情。昨天我们到的时候,她跟你穿了相同颜色,风格也很接近的服装,否则也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这种巧合,实在是....”陈泉摇头。

  “你的意思是,我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人彻底掌握?”

  “不清楚,说不上。”

  “我们是不是被骗来的?”曲燕秋突发奇想。“我们是不是上当受骗了?”

  .......

  在安娜的带领下,旅行团终于安全的回到宾馆。

  虽然由于多年战火,贝鲁特失去了曾经的悠闲繁华,但游客们普遍对今天的所见所闻表示满意,因为大多数人都受到更深层次的震撼。

  贝鲁特除了多宗教并存以外,贫富差距悬殊。多年的中东战争,巴以冲突,导致大量难民涌入,新移民,难民与原住民之间泾渭分明。

  教堂的隔壁就是清真寺。

  现代化商场旁边就是残垣断壁。

  豪华跑车和早就破旧废弃的二手面包车同时等在红绿灯前。

  身穿华服的举止典雅的贵族在喝咖啡,转个弯,就能发现衣衫褴褛的难民抱着瞌睡的孩子在售卖圆珠笔。

  有钱人家的孩子旁永远跟着一个来自东南亚或非洲的佣人。在他们身边,少不了难民的孩子们,远远看着他们玩最新的玩具车。

  一栋栋苍老残缺的楼房墙上满是千疮百孔的子弹眼,而楼下,正隐藏着迷彩的武装坦克。

  如此巨大差异的画面随处可见。

  这就是贝鲁特。

  两种截然不同的城市风格,给游客们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让人甚至有些无所适从。

  除了各种历史建筑外,贝鲁特街道上,色彩斑斓的涂鸦也是重点拍照对象。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政党通过涂鸦或者标识进行宣传。后来这种战时艺术形式开始扩张,艺术家们纷纷利用这种廉价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对战争的反思等。

  .....

  “美女导游刚才跑来跟你们说什么?”

  晚饭结束的时候,詹姆斯跑过来问。

  “哦。刚才她说,明天我们要早起坐大巴,让我们早点起床。”

  陈泉回答。

  “哦;教堂的隔壁就是清真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