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不负如来不负卿第2/2段
这首诗真的很长,萧家鼎一听便觉得耳熟,有一时想不起在那里见过,当他听到其中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的时候,他心中一振,这不是卢照邻的名句吗?怎么成了智水师太的笔下作品了?
萧家鼎不由得望向坐在前排的卢照邻,心中暗忖,以智水师太那对爱情鄙夷的样子,她绝对写不出这样感情真挚的诗句来,只有风流倜傥的京城第一才子卢照邻才可能写出!这就是说卢照邻也是用传音入告诉了智水师太!
这个很正常,既然智秀师太能想到这一招,智水师太也可以。这样说来,应该是智水师太将部分内力注给了卢照邻,使得他具备了传音入秘的能力。
那么,自己面对的,将是唐朝著名诗人卢照邻!
萧家鼎心头莫名地兴奋起来,在这样关键的场合,与这样强劲的对手相遇,不管是谁都会紧张而兴奋的。
这首长诗念完,场中议论声一片,不少人望向智秀师太的眼神变得复杂了,那眼神分明是在说,看她这一本正经的样子,原来肚子里有这么些花花肠子,还想跟男人比目双栖,为此不惜一死,只要能作同命鸳鸯,便是神仙也不羡慕。老天爷!堂堂的峨嵋派师太,竟然是这样一个情种?
一些俗家弟子吃吃地笑了起来,智水师太的弟子们则是面红耳赤,低着头很是羞愧。智水师太更是老脸涨红,又怒又窘,
却又无法解释,因为这是她自己的笔下写出来的,总不能说是自己在无病呻吟胡说八道吧?
这个结果萧家鼎早已经猜到了,暗自好笑。
接着,德馨禅师开始高声吟诵慧仪的诗作。也就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著名情诗,这首情诗最后四句,便是广为流传的名句:
……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这一首长诗念完之后,场中竟然出奇的安静,因为在场的,几乎都是修行之人,但是这些修行之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达到了高僧大德的境地,断绝情爱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差不多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特别是那些俗家弟子,很多都在男女情爱与修行断欲中彷徨,而仓央嘉措的这首诗,非常准确地把这种彷徨和苦恼描写了出来,所以,便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共鸣,一时间,没有人说话,只是呆呆是回味着诗中那种拨动了自己心弦的无奈和惆怅,竟都痴了。
良久,德馨禅师才长叹一声,道:“贫尼也是过来人,也是从慧仪小师侄这样的年纪过来的,经历过这样的痛苦、无奈和彷徨,期待有这样的两全之法,又能修成正果,又能不辜负心上人的一片真心。唉!慧仪小师侄这首诗,发自肺腑,写得非常的真挚感人,坦诚地把她此刻的心情描写了出来,虽然从用诗句上不如智水师太的那一首精雕细作,但是,从意境上却并不差于那一首,最关键的,是从与她自身身份的贴切上,却要超出智水师太的那一首!当然,五位裁判也非常赞叹智水师太的那一首诗作,特别是那一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要是换作世俗男女如此咏叹,堪称绝唱。只是,与智水师太自身的身份不是很吻合。所以,五位裁判一致判定,此轮慧仪小师侄胜出!”
此言一出,场中很多人都鼓掌赞叹起来。这个结果,完全符合他们心中的判断。那智水师太脸色很难看,她内心其实也被慧仪的这首诗作感动了,也由此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无奈的情爱,要是公平地说,她也觉得从身份角度看,慧仪的那首诗作更适合她们的身份。所以判慧仪胜出,她也没有更多意见,只是,当众输给了一个晚辈,同时自己的诗作还被人当作了笑柄,这让她很难堪。不由得恨恨地盯着卢照邻。
萧家鼎对全票通过有些意外,别人倒也罢了,这首诗应该是卢照邻写的,难道他自己也甘愿认输吗?
这首诗的确是卢照邻写的,然后用传音入秘告诉了智水师太,因为时间很短,他没有更多的空暇去思考如何从一个女尼的角度去描写爱情。于是下意识地用自己的观点写出了这首诗。他自诩这首诗应该是能夺魁的。可是一看了慧仪的那首诗作,他立即便知道坏事了,自己忽视了两人的出家尼姑这个重要的身份,写的是凡尘男女的爱情,而不是出家女尼的想法。于是,在听到其他四个裁判一致称赞慧仪的那首诗作之后,他也只能附和大家,投了慧仪一票。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