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章 陈家作坊第1/1段
第一一九章陈家作坊
龙山电池厂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修建,把桥弄通之后,很快就现出雏形。
龙山电池厂的最上一层已经全部浇铸完成,三建韦总说想当年做军事堡垒也没有这个这么坚实,别说降落飞机,估计飞船也没问题。
在厂里订制的100个20吨的超厚pe桶到货,,这大大的顶层,就象个大大的石棺。
两个老司机,一个带着十几个健壮男人负责包装材料进库,一个带着十几个男人负责货物出库,不用说,这些男人肯定是陈村人,这几天,学开装载机、打包机、叉车、精确装卸成了这两个工作队的大强度练习。两个机修班的好手成了生产线的技术指导,周冲文成了车间生产灌装负责人。张得春作为公司副总,不仅负责产品灌装,同时负责产品包装和进出库,何大助理负责财务审核,区总经理负责营销管理。
区杰总经理与庆山县税务局商议,因为电池涉及到军供产品,难以核算成本,决定采用商定税方式,每年龙山电池厂向县税务上交商定税人民币五亿元,税外收入由龙山厂自行分配,得到县税务局同意。五亿元的纯收入,相对于一个五十万人口的小县来说,平均每人纯收入提高一千元,已经让庆山县上上下下非常满意。
经过大家报名,陈村常委会讨论,选定的六十个婶娘嫂子侄媳妇、五十个生产线配套人员过完年就不再外出打工,过完初六,初七就开始上班,上班主要是整个灌装程序和运输整理,在周冲文的要求下进行带薪练习。学习结束正式出产品。
陈村五个小姑娘招回五个新姑爷,加上十条生产线一百一十个人,再加上包装材料进库和货物出库的人,以及后勤行政服务人员,龙山电池厂总共解决了约两百人的就业问题。当然都是陈村人,或者跟陈村关系不浅的人。
整个庆山县人都在羡慕龙山陈村,怎么这条村就出了陈维政这么一个顾家的货,大大一个工厂,搞成了一个水泼不进的陈家作坊。
陈维信看到陈维政在招工时的乱搞,只是偷笑,有人向他提意见,他说这是人家私人的厂,请谁不请谁政斧也不好管。实际上,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想法谁都有。陈维信的亲弟弟陈维义,两口子都在龙山电池厂做工,早九晚五,还有周末,包吃中餐,还有奖金。一个月工资两口子加起来六千以上,想想谁都心爽。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