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八章 山里寻亲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第一八八章山里寻亲

  从南城办完区杰和阮蕾的酒宴回来,工作重心从区杰阮蕾转移到陈维政和刘懿身上,他们的婚礼就在半个月之后。

  因为婚礼的劳累,阮蕾妊娠反应越发大了,回来庆山,就去了县妇婴医院检查休养。一脸歉意的看着刘懿,说:我这个样子估计帮不了你什么忙。刘懿说:有李菁一伙人,忙得过来。

  刘懿在结婚前,要陈维政帮他做一件事,就是陪她去庆山最偏远的一个乡,那是刘懿的外婆家。庆山最远的一个乡叫宝石乡,距离县城70公里,在2001年才通班车,之前虽然有路,但是由于太过危险,只有一些小面包车跑客运,直到今天,还是砂石路,没有硬化。刘懿的外婆家则更远,从乡里走路到村里还有十多公里,有一条手扶拖拉机能走的路,连小巴车也不能通行。

  这个乡很有特点,与庆山一县格格不入,首先是语言不一致,庆山县人到宝石乡只能采用国语才能与之交流,宝石乡人也不会讲古宜的官话,他们的语言三分象邵关土话,两分如客家方言,还有一些僚人口音。宝石乡人认为,他们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是一种从南粤迁徙过来的古民族,虽然官方在民族上定为汉族,私下他们并不承认自己是汉族,认为自己是俚族,是千年前冼夫人的后裔,避祸到此崇山峻岭之中。

  这里的人婚姻很奇怪,当地人叫约婚,男方如果看上某女,双方同意后,男方来到女方家,在离村子一两公里外的地方结一个草房,开一片土地,种粮种菜,养鸡养鱼。在没有任何外人的帮助下,让自己能正常的活下来,这样就能得到女方的认可,同意男方在规定时间内与女方幽会,直到女方怀孕,才能让男方娶女方回家。

  刘懿的父母则不同,他们是同学,上世纪八十年代庆山中学的同学,毕业后没有考大学,而是双双去了外地打工,结成一双打工夫妻,没几年,有了刘懿,回到龙山成了亲。成亲后去到宝石乡,刘懿的外婆家族对于这对没有约婚就成亲的夫妻很不友好,直接把刘懿父亲赶出村外,让他在外面结庐种地。刘懿母亲觉得家里的做法很成问题,加上龙山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跟着丈夫从此离开了宝石乡老家,至死没有回过老家。

  刘懿父母出事后,爷爷托人捎信给刘懿外公,让他们来共同处理后事,一直没有答复,过了差不多有半年,托人传话说:本来就不是亲戚,现在就更不是亲戚,水还水桥还桥,各走各的路。

  陈维政问刘懿,那边还有什么亲戚,刘懿说有三个舅舅,两个小姨。外公外婆都健在。

  陈维政问刘懿,对于“水还水桥还桥,各走各的路”这个说法,有什么意见。

  刘懿说,最后去一趟,就算是遭拒,也算是尽了最后的努力。陈维政说也许隔代亲,你外婆难说特别喜欢你还不一定。

  刘懿苦笑。

  两人拿出很久不骑的电动车,准备开这个车去宝石乡。因为小天际刚开上路,就有人告诉他们,宝石乡的路又塌方了。

  电动车表现出强大的姓能,由于电量大,电摩速度不慢,陈维政一直保持四十公里的车速,让一路的摩托车都惊讶不已。

  一路是高大的泥山,山势挺拔,坡上长满松树,风吹来,听得到阵阵松涛。路一直在山上盘旋,刘懿告诉陈维政,一路要翻过两座大山,第一座山上到山得很明白:路虽然小,路面很好,摩托能走。

  陈维政在乡墟上买了几瓶酒,砍了一块五六斤重的猪肉,称了一些普通的糖果饼放在后尾箱里,作见面礼。后尾箱不大还水桥还桥,各走各的路”这个说法,有什么意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