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乌发的心思(下)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西德的院线规模虽然还是比不上英国,但因为经济给力,腰包却比他们鼓。可惜的是,在欧洲传统三强里面,最有钱的西德反而是最弱的一个,不说和法国的差距了,就连与积弱已久的英国相比,仍然有不小差距。

  手握大量马克的德国人当然不会甘心现在这种和财力严重不匹配的地位,早在七八十年代,德国业内早就开始尝试改变这种现状了,不但说服政府大力扶持国内影视,也不谓余力地鼓励影视业人士进入好莱坞,想将人家的商业电影模式复制出个迷你版搬回家来。

  可惜人家好莱坞可不是活雷锋,依据着更具吸引力的待遇、开放的态度和压倒性的规模优势,像磁石般吸收了德国乃至全欧洲的大量优秀人才。苦心栽培的人才到了美国后,通常都不愿意再回来了,反而进一步拉大了美欧之间的差距。

  乌现在就深受其苦。作为德国电影业一大豪强,乌也没少资助国内优秀人才进入好莱坞,可惜几年下来,乌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好像在做肉包子打狗的蠢事。和好莱坞一搭线,原本就不算繁荣的德国电影被好莱坞吸收地更加人才凋零了。

  事情如果继续这样展下去,那结局几乎是可以预料的。全欧洲的电影人几乎对好莱坞的拉拢毫无抵抗力,除了少数死硬份子,好莱坞几乎没有拉不走的人才,而欧洲行商也将逐渐沦为好莱坞几大巨头的附庸,生存都得靠他们赏饭吃。

  这种局面对一些小国来说也没什么,反正只要有钱赚就行了,或许这样以来,钱还能赚得更轻松些。但对英法德三国,这种事情真的很难接受。

  梦工厂的突然崛起似乎给了乌不小的启。作为一家两年前才进入欧洲视线的东方电影公司,梦工厂的成功令人艳羡,似乎也给乌指明了一条新路。作为东方公司,梦工厂没有好莱坞那样咄咄逼人的气势,和他们合作也相对的少了不少顾虑。

  去好莱坞的人才会一去不回,不过去香江就没这个顾虑了,乌打死都不相信他们能在那里站稳脚跟,毕竟那是亚洲人的地头,规模又不大,可以预见,派过去的人大多都会回来,香江顶多留住那么几十号人顶天了。

  这才是真正合格的合作对手,香江电影制作成本低,相应的代价就不会很大,而对方也确实有不少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的派人过去,再一的回来,把人家的优点学个十足,以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构建一套新体系了。

  至于徒弟教会了以后老师还用得着用不着,这个……再说吧,到时候自然会热情洋溢地感谢人家一下的,反正又不要钱不是?

  可惜算盘打得好,不曾想开局第一步就下得不顺利,这里似乎能成为一个好学校,可惜,‘学费’比原先设想的贵了许多。

  “该死的家伙,这样的要求亏他提的出来。”身边没了别人,席勒先生也没必要再维持绅士风度了。

  自己的公司钱多归钱多,可那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平白要承担两千多万香江币的财政负担,还没见一点效益,换任何一家公司都是接受不能。复制一个地区的成功因素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要真那么好做,好莱坞早就没饭吃了。

  一次两次的亏损不算什么,反正乌有钱。可要把人家的优点学个十足,少说合作个十来部电影是少不了的,每次都被宰上一笔的话,如何受得了?

  一个人了一  这种局面对一些小国来说也没什么,反正只要有钱赚就行了,或许这样以来,钱还能赚得更轻松些。但对英法德三国,这种事情真的很难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