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未来转型计划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谷歌还不知道在哪里,微软一直是热门股,苹果深陷泥潭等人拯救……这是杜克确认的一点。

  他的投资不需要太过繁琐的运作,就是长线持有保值和升值,而苹果和微软也是他记得的有限的股票中,如今能在股市上见到的。

  在少年时代,杜克也曾经想过投资金融,然后从股市上敛财,接着进军好莱坞大杀四方,成就一番伟业,然而还不等实施,就现这不过是幻想而已。

  先,家庭有钱和他有钱是两码事,十六岁之前,最多的时候,他每个月也只有4o美元的零用,想要有更多的零花,做报童是最快最省时的方式,却也挣不了几个钱,想做的别的?对不起,没几家公司会雇佣童工,更不会支付高薪。

  而过了十六岁之后,按照罗森伯格家族的传统,除去母亲负责的昂贵学费外,杜克必须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导演学习开支负责,做剧组杂务工和临时演员,实际上也挣不到多少钱。

  至于哼段曲子复制歌曲和投递剧本就能赚钱,那纯粹是想多了。

  前者先不说其中需要的高度专业性,就算能哼出来,那也需要作曲家重新编写,谁能保证对方不起什么心思?是的,编剧协会是可以备案词曲作家的作品,但先要成为会员,成为会员要缴纳数千美元的会费,而备案费用同样有数千美元!

  剧本同样不靠谱,仅仅是六大公司,每年收到的剧本总计就会过一万个,其中能变成电影的有几部?这些中又有多少是改编作品?多少是制作人或者经纪公司以及明星演员带来的项目?

  杜克本身最初的遭遇,就是对新出道的编剧最好的写照,好莱坞的大小电影公司,案头上堆着厚厚的等着霉的剧本!

  而依靠家中的广告公司,弄几支未来式的广告就更不靠谱了。

  众所周知,电影深受社会现实状况所影响,而同为影音作品的广告比电影更有时代局限性!

  这个道理实在太简单了,每一个时代,总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广告是针对大众的产品,必然要符合时代的审美,而主流社会总有一种奇怪的心态,往往具备很强的怀旧感,却对过于前的事物极其排斥!

  杜克清晰记得的广告,无一不具备鲜明的网络时代的特质,将网络大爆炸时代的广告挪用到八十年代,还能成功引轰动,有比这更不靠谱的方式,比这更为可笑的笑话吗?

  他家庭确实很富有,财产所有人却不是他,不说太多,哪怕动用几百美元,也要母亲同意。

  去说服母亲投资?他拿什么去说服母亲?他擅长的是电影制作的相关知识,不是金融投资。对后者除了概念外,基本上不懂。以一个未成年人的身份,拿些连自己都糊弄不了的理由,去说服作为成熟商人的母亲?

  可以请专业人士收集资料加以分析?北美不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往往也意味着价值,在这个商业国度,价值最基本的衡量标准就是金钱,聘请专业人士写出一份极其有说服力还有详实数据参考支持,最起码能打动一个身家千万的商人的投资分析计划,杜克需要为此支付多少钱?

  如果有这么一笔钱,他还不如直接去买微软的股票。

  甚至,杜克都幻想过,七十年代初就与母亲离婚的父亲,是不是为他设立过信托基金,等十六岁或者十八岁的时候,能自动获得一大笔财产?然而事实再次证明他想多了。

  除去没钱外,其实杜克对八十年代北美非电影记忆也不多,别忘了这里是美利坚!不是太平洋对岸!

  就说被无数人议论纷纷的广场协议吧,他的确知道有这么个事,但具体生在哪一年哪一月,有几个人记得?石油期货的动荡日期,有几个人记得?八十年代某支股票大涨大跌的日期,又有几个人记得?

  每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未来想成为出色的导演,不但意味着高度的专注,还意味着大量的学习实践的时间消耗,杜克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了解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他不是盖子和乔大爷那样的天才!

  就说他记得的微软和苹果吧,前者八十年代一直稳中有升,想要短时间内获得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投资暴利根本不可能,而后者经历八十年代初的辉煌,把乔大爷踢出局之后,陷入了泥潭之中,业绩和股价都在一路走低,甚至遇到过破产的危险。

  哪怕有点钱,杜克也无法从他们身上快获利,而且他也不知道乔大爷具体哪年回到的苹果,只知道后来苹果非常牛。

  何况,最初的他一直没有钱,而且导演也不是重活一次理所当然就能成功的,每一个成功导演的背后,无不代表着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消耗!

  索菲亚等人去了纽约和伦敦,杜克依然带领剧组忙碌前期筹备,时间转入十一月下旬之后,随着模型制作完工,剧组率先开启了无演员拍摄模式。(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