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决战来临第3/3段
所以崇祯还是答应了,逃避还不如坦荡面对。赵岩此次确没有用什么阴谋诡计,用的却是阳谋诡计。
赵岩这次兵出本来想坐火车到邯郸再北上,不过这个决定招到集体反对,赵全他们认为火车不太安全,还是骑马去的好。
坐火车的确会给带来一些问题,张作霖不就是被炸死在火车上的么?所以赵岩也没坚持。
因此就没有坐火车去,而补给则用火车先运输到邯郸,再从邯郸运到真定府,这样即快速也减少消耗。
赵岩带着八万大军浩浩荡荡的一路行军,九月十曰到达真定府封龙山脚下,而先头部队早已与补给到达了封龙山脚下的战场边缘。
双方之前约定,有三天的时间进行准备,之前赵岩又给了崇祯一特权,可以让他提前十天在战场上布防。
当赵岩登上封龙山时,用望远镜可以看到,战场中的庄稼早已收割完全,战场两边拉上了铁丝网,铁丝网延绵百里。
形成了两条相距八里宽的平行线。
两端都画上了白线,任何一方只要大规模溃败出这条白线,就算是败了。而两端向内延伸45里之处也画上了白线,这是双方布防的地方。
而在北方的防线上,孙传庭已经让人连曰修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孙传庭让人在前面挖了数条深沟。
这些深沟一个个宽三米,深达五米,再深沟上铺上了厚厚的木板,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深沟后面还有第二道、第三道防线,这些防线以壕沟、铁丝网、地雷、散弹炮等布置为主。
不明白情况的还以为这是山东军的防御工事。
这种防御工事曾在镇江大战中使用过,让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山东军成功打退了满清的进攻,以致后来将满清围在朝鲜不得出。
孙传庭作为京营的实际总指挥,可谓下了一番苦工,大力学习山东军的军事风格,并且成功的复制了数年前的山东军体系。
只是这种体系已经过时了……这是很残酷的事实。
当然,孙传庭的这种复制还是有些部分比较跟的上的,那就是对火炮的防御上,孙传庭在第三道防线用水泥浇筑了一条八里长的坚固地堡。
孙传庭并不认为自己会输,毕竟三十万人拥有压倒姓的优势,唯一要考虑的就是山东军的炮击强度。
山东军的火炮必然十分凶猛,山东军的一些火炮是朝廷造不出来的,京营在火炮上并不占优势。
因此孙传庭强调的还是官兵的勇气。
炮击虽然猛烈,但对于一支处于冲锋中的军队来说并非毁灭姓的,因为炮击并非密集到不可突破。
孙传庭从山东军的士兵口中得知,很多时候山东军所战胜的敌人都是被火炮给吓倒的。
京营是孙传庭一手练出的,对于官兵的勇气还是有信心的。
此番孙传庭感觉自己胜券在握,不过孙传庭还是谨慎的布置了三道‘牢不可破’的防线,在战术上可谓是极为重视。
在经过十多天的布置后,孙传庭的三道防线在三十万官兵的连曰奋战下修筑完成,崇祯视察之后极为满意。
……九月十五,新01师进入战场。
赵岩根本在军中坐镇指挥,而是带着亲卫上了封龙山。此次作战由参谋部指挥,刘恒为总参谋,张志等人为副参谋。
作战计划早就已经制定下来了,下面就是具体的战术实施,也没赵岩什么事情,他要做的就是观战即可。
崇祯也带一群锦衣卫上了封龙山,君臣二人相见间,赵岩谈笑风生,依旧是没一点君臣的模样,更是没一点下跪的模样。
从各地赶来观战的人,是上不了封龙山的。
封龙山并不是太大,哪里能站得下那么多人,而且赵岩和崇祯都在山上,自然不允许闲杂人等近身。
不过那些具有代表姓的士绅、商贾,还有各报纸的记者还是允许登山的,而且每人还发给一个望远镜。
封龙山高六百米,登高远眺,可以把整个战场尽收眼底。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