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二章 大变前夜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按照李世民、观音婢商量的计划,是在征得李渊同意后,将李建成、李元吉诱到太极宫后宫,将其二人杀死。

  这个计划的关键,首先是要征得李渊同意。这样李世民才能带士卒进入后宫,在后宫进行埋伏。

  其次,是要让李建成、李元吉认为,到太极宫后宫没有危险。他二人能够放心大胆地进宫,到达李世民设伏的位置。

  其三,是要给李建成、李元吉加上谋反的罪名。要引诱东宫、齐王府的兵士攻击皇宫,形成东宫、齐王府谋反的事实。

  其四,是由李世民出面将李建成、李元吉击杀,制造李渊不知情的假相,从而掩盖李渊杀害亲生儿子的恶名。

  -------

  李渊听完李世民的全盘计划,点头表示同意,他歉然道,“二郎将杀死兄弟的恶名独自承担下来,实则是代父顶罪。”

  李世民却宽慰李渊,“夺嫡之争,实际上是我们兄弟之间的事情,如今将阿爷搅进来,已是儿臣不孝。假如再让阿爷因为儿臣背上杀子的恶名,儿臣将愧疚终生。”

  “与其让别人以为是我们父子合谋,不如让儿臣独自承担。”

  李渊无奈地道,“看来也只有如此。”

  ------

  李渊与李世民商议完毕,天已将近酉时,李世民向李渊告退,离开太极宫。

  李渊则按计划的安排,喊来紫芙,向她吩咐,“你去知会尹德妃,朕今晚临幸大吉殿。”

  这日是六月初三,本不该轮到尹德妃进御侍寝,紫芙提醒李渊,“主上,今日是初三。”

  李渊知道,他的安排破了宫中嫔妃进御侍寝的规矩,对紫芙道,“不管是初几,你只管去安排。”

  紫芙听李渊这样说,也不好多问,向李渊施礼后,应诺而去。

  ------

  接着,李渊又喊来值守的内谒者监,向他交代,“传朕手敕,明日上午辰时,召太子、秦王、齐王、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宇文士及、窦诞、颜师古等人,在后宫海池东边望云亭议事。”

  内谒者监心中也满是疑惑,他将李渊交代的内容记下,然后向李渊重复了一遍手敕内容,请李渊审核,“主上,奴婢所记可有差错?”

  李渊点头道,“没错,你就照此去传。如有人问,为何朕设幄于后宫之内,你就说天气炎热,海池旁边阴凉一些。”

  ------

  李渊安排大臣进入后宫议事,不由得内谒者监不疑惑。

  按照惯例,外朝议事设在太极殿,内朝议事设在两仪殿。

  按照宫中规矩,大臣不准进入后宫。在后宫召集大臣议事,是开唐以来未有之事。

  李渊知道他的安排打破了常规,不但内谒者监疑惑,受传召的人肯定也有疑惑,所以他专门交代,是由于天气太热才改在后宫议事。

  改在后宫也有情可原,因为在往年这个时候,李渊都是出长安到清凉的行宫避暑,今年没有外出避暑,议事时找个凉快的地方也解释得通。

  ------

  从李渊安排的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三处反常。

  一是这日本不该临幸尹德妃,李渊打破宫中进御侍寝制度临幸尹德妃。

  二是李渊打破宫中规矩,召集大臣在后宫议事。

  三是本该到行宫避暑的时候,今年没有出长安去避暑。

  但是这些反常,对李渊来说都不反常,因为他是皇帝,他想怎么做都是合理之事。

  ------

  李世民离开太极宫时,夜禁已启。

  因为夜禁的顺序是先关城门,后关宫门,所以这时宫门、皇城的门还没有关。

  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等一班随从,出了宫城的顺天门,向西走出了皇城的安福门,沿着皇城西边大街走到长安城北的芳林门时,城门已关。

  守卫芳林门的监门卫和城门守卫,见是李世民等人,照例验了通关符牒,才打开城门放李世民等人出城。

  ------

  李世民回到弘义宫,观音婢与高俭、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心腹幕僚,仍在承乾殿焦急等待。

  见到李世民回来,众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李世民看着站起迎接的观音婢,两人相视而笑。

  李世民边往观音婢身边走,边和众人微笑着打招呼。

  ------

  观音婢面带微笑站在那里,目光随着李世民的身形移动,虽然无言,却满是关切之情。

&e,夜禁已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