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大战序曲 中东路 二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其实,并不是南京政fu没有一点消息。\\。qΒ5.只不过相关消息不多,而王叙认为这些问题并不事关第四路军,第四路军当前的要问题是如何对付阎锡山,谋夺山西。所以,他的情报重点都放到了山西方面,关于“中东路事件”的消息都没有递到宋哲武这里,而宋哲武又忙的不可开jiao,自然也就不知道这些事情。

  见宋哲武对“中东路事件”一点不知情,而且还很关心事态展,王叙知道自己失误了,忙把他所掌握的消息向宋哲武报告。

  不过,王叙所知道的也不多,他的消息现在都是来源于广播、报纸。也就是‘7月1o日,东北军在中东铁路沿线各地配置军队,没收铁路电报、电话,查封苏联商船公司、贸易公司、火油公司等,将中东铁路管理局叶木沙诺夫、副局长艾斯孟特等苏联高级官员全部免职,令范其光代理局长,解散苏联职工联合会、共产青年团、funv部、童子军等团体,逮捕苏联人2oo余名,引了“中东路事件”。

  再有就是7月13日。苏联就中东路事件向南京政fu出为期3日的最后通牒。同时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自7月1日至13日经由轮船往萝北、瑷珲、乌云、奇克、逊河等县公文邮件,均被苏军扣留。15日中东路货车停驶,乌苏里铁桥被苏方破坏,吉林、黑龙江军队开往五站、满洲里。17日苏联政fu宣布与国民党政fu断绝外jiao关系,停止与中国的铁路jiao通,保留1924年中俄、奉俄两协定规定的一切权利,并警告中国东北当局和南京政fu,中东路如不恢复原状,中国将有莫大危险等公开信息。’

  宋哲武虽然对王叙的情报工作很不满,可是这个时候也不好多说什么,要知道王叙可是被他“赶鸭子上架”,硬bi到这个位置上来的,出现些纰漏也是正常,王叙这个情报工作的n外汉还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甚至是教训。

  葛光庭字静岑,安徽ng城人,生于188o年,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后被选为公费留学生,入日本6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留学期间,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炮科教官。民国初年,任6建章部参谋长,第四hun成旅旅长。民国12年11月,一度任孙中山6海军大元帅府高级参谋。同时他也是张学良的心腹和忘年之jiao。

  一脸忧se的葛光庭在梁璧的引领下来到会客室,宋哲武忙起身相迎,一一为葛光庭介绍陶蓉、王叙、李文田三人。

  葛光庭见第四路军的高层核心人物都在场。知道一定是他们在是否出兵问题上有分歧,看来宋哲武好像很倾向于出兵,不然宋哲武也不会把他的左膀右臂都找来。只是宋哲武应该还没有拿准主意,找他来就是要探查“中东路事件”的详细情况,好做出最后决定。

  葛光庭很清楚,第四路军能否出兵就看在场的这几个人的态度。不过,他对说服这几个人很有信心。葛光庭年近五旬,走南闯北多年,见多识广,他认为越是学历高的人、越是年纪轻的人,他们的爱国情感就越深,民族大义感也就越强,甚至有时可能显得还很幼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荣誉可以无所顾忌的付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这一点从“五.四“运动反对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五卅”反英,到“三.一八惨案”的反对西方列强借口辛丑条约,提出无理哀的美敦书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是青年学生第一个冲上街头。

  眼前的这几个人的情况,他在6建章部队时的老部下商震都已经跟他详细介绍过了,他们几乎都符合这两个条件。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陶蓉也不到四十岁,学历最低的也是讲武堂毕业。要想说服他们看来只有从民族、国家这两方面入手了。

  宋哲武请葛光庭去上座就坐,葛光庭一再推辞不肯就坐。宋哲武笑着说:“葛先生的字是静岑吧?”

  葛光庭有些诧异,心想:“我可是从没见过这个国内风头正劲的少壮实力派,而且自己又不是什么出名的人物,这个宋哲武怎么会知道自己的名字?”

  虽然有些诧异,可还是点头说:“不错,葛某的字确是静岑。”

&emsp的人、越是年纪轻的人,他们的爱国情感就越深,民族大义感也就越强,甚至有时可能显得还很幼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荣誉可以无所顾忌的付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这一点从“五.四“运动反对袁世凯卖国”二十一条“,“五卅”反英,到“三.一八惨案”的反对西方列强借口辛丑条约,提出无理哀的美敦书等等一系列事件,都是青年学生第一个冲上街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