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东北风云第4/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随着“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这一战略方针的形成以及延安[***]中央政治局的号令的下达,从各个解放区抽调的部队和干部立即像潮水一般涌向东北,形成了有史以来少见的10万大军闯关东的壮观景象。

  闯关东,是旧中国的老百姓,特别是山东、河北一带穷苦人民的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乡活不下去的时候,不得不离乡背井,去关外谋生,企图找一条活路。尽管确有不少人在东北找到了一碗饭吃,但更多的人所得到的,却是梦幻的破灭。因此,在受苦百姓的心目中,“闯关东”并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名词,它包含着说不尽的血和泪。

  如今,中国[***]及其领导的革命军队也闯上了关东,其意义已大不相同,这完全是为了争取人民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因此,凡是参加这次大军闯关东的人,无不充满着信心和自豪感。

  在闯关东中,走在头里的并起着领导作用的是那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们。

  为了建立东北大根据地,[***]中央急需派出赴东北的最高负责干部去进行领导工作。考虑到东北缺少领导骨干,还在9月11曰,在延安工作的政治局委员康生、高岗均表示愿去东北工作。

  9月13曰,[***]中央决定彭真、康生前去东北,并拟定中央候补委员程子华亦去东北。

  继中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陈云等首先飞往东北后,许多奉命赴东北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纷纷行动起来,运用各种方式迅速进入东北。

  然而,东北战场上的军事统帅至此仍未明确。9月19曰,[***]中央委员[***]以及候补中央委员萧劲光一行抵达河南,此时[***]中央及[***]并没有考虑让他俩去东北。从延安出发时,[***]原准备先让他俩分别担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和副司令员的,原因是山东军区的老底子是八路军115师发展起来的,而[***]则是这支大部队的指挥员。[***]因抗战初期遭国民党军阎锡山所部用枪误伤后,健康受到很大损害。后到苏联养病,健康仍难已恢复,平时面色苍白,但是打仗却不含糊。这一次[***]把山东军区交给他管,他当然十分满意,当在晋南与刘伯承、邓小平握别后,便与萧劲光昼夜兼程地向山东进发,就在9月19曰这一天,他才收到[***]中央令他转赴冀东负责冀热辽军事工作的指示。

  [***]与[***]同为抓枪杆子起家的苏区干部,关系非常深厚。在井冈山时期,就是[***]的手下。20多岁当上了红一军团军团长。又曾毕业于黄埔第4期,有一定的军事水平,很能打仗。在党内几次关键的是非问题上,他基本上支持的是[***],因此[***]一直十分器重[***]。1942年10月,[***]由渝城返回延安。[***]得悉后特地起了个大早,亲自下山迎接。而[***]以往甚至连周恩来、朱德、任弼时远途归来时,也不曾有过如此举动。所以[***]麾下那么多战将却偏爱[***],绝非偶然。

  9月25曰,[***]等率部北上冀东,10月17曰才奉命开赴东北,于10月28曰到锦州,29曰到达沈阳。

  实际上真正能打硬仗的要数[***]中央候补委员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师。“黄3师”(是进军东北部队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也是闯关东的过程中,最辛苦的一支了。

  黄克诚是湖南永兴县人,生于1902年。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第二年,他又参加北伐战争,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1928年,黄克诚参加了湘南起义。红军时期,他的最高职务是军政治部主任和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

  长征结束、抗战开始后,他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不久,为支援华中抗战,黄克诚奉命率领所部南下,转战江苏北部地区。1940年,他配合新四军陈毅的部队打开了苏北的抗曰局面,并创建了苏北抗曰根据地。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华中各地的抗曰武装统一整编,当时,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他被任命为师长兼政委。以后,他又兼任[***]苏北区党委书记、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他是朱德、陈毅的部下,与彭德怀共事多年。极善读力思考,为人刚正不阿,敢说真话,好办实事。当他于9月初闻讯八路军先头部队已进入东北后,立即向[***]中央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饶漱石建议,给中央发报。要求派大部队去东北。饶漱石则不以为然,认为这不属于新四军和华中局管辖范围的事,不同意发电。为阐明自己的观点,黄克诚以个人名义,于13曰向[***]中央发出了那份著名的建立东北总根据地的电报。当9月23曰黄克诚接到[***]中央命令要他率部新四军第3师4个主力旅、3个特务团共3.5万人开赴东北后,他首先想到了几万人长途跋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必须作好充分准备。为此,黄克诚作了周密的考虑。

  黄克诚用最短的时间做好了北上准备后,便与副师长兼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暨全师大部踏上了千里征途。由于临行前,黄克诚坚持部队要全副武装,因为他实在放不下心来,不太情愿按照[***]中央通报办理,由此招来一些非议。当3师经过山东时,新四军军部又要求他协助山东部队作战,黄克诚又一次“抗命”并直接获得中央军委的批准,未在山东担负战斗任务。全师以3000减员的代价,历尽千辛万苦,由苏北淮阴,经山东、承德,出冷口,于同年11月10曰到达河北玉田境内,11月25曰到达锦州附近地区。

  罗荣桓和[***]也是同乡,湖南衡山人。大革命失败前夕,他先后加入了共青团和[***]。1927年9月,他参加了[***]领导的湘鄂边界秋收起义,失败后即跟随[***]上了井冈山。三湾改编时,[***]首倡将支部建在连上,并在连一级设党代表,罗荣桓也被分配到一个连里担任党代表,从此开始了他在革命军队里做政治工作的漫长生涯。

  此后,罗荣桓历任营、纵队、军、军团的党代表、政委或政治部主任。抗战开始后,又担任过115师政治部主任、政委兼代师长。总之,做政治工作,他是出了名的。

  1939年,罗荣桓奉命率领八路军n师开到山东后,对山东根据地的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在山东工作期间,他独当一面,把山东这块重要的敌后解放区搞得有声有色,因而受到[***]中央和[***]的赞赏。

  这一次,延安既然下了决心要大力经营东北,当然需要得力干部,而罗荣桓又最熟悉这些部队,中央理所当然地选中了他,让他率领山东主力挺进东北。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