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前奏第1/3段
只要沈德潜屈服,雍扬的形势便无人能够逆转。
雍扬城共七员统制,东城、西城、后备营、延陵营军都牢牢掌握在徐汝愚手中,除此之外,就北城、南城、水营三员统制分别为沈家、许家、张家控制。然而水营自东海战局之后,一直未能重建,张式水营统制之衔,有名无实;南城组军时,只有一营编制,到现在也没有成功扩编,实力最弱;惟有北城的三千精兵乃是沈族的子弟兵,战力不容小窥。
雍扬城东的宿邑向来由宿帮控制,宿邑以东便是许伯当的白石府。
东海多次军事进逼白石府,均被许伯当一一化解,然而白石府处于环围之中,若非永宁世家暗中相助,曰子必定艰难。
龙游邑在雍扬城的西北,龙游邑的北面是毗陵府。
青埔邑在雍扬城的东北,北面是泰如府。
新设的延陵邑在雍扬城的正东,原是延陵镇营军的驻地,东海战局之后,延陵镇撤消,新设了延陵邑,邑城狭小却险峻。梅家的大半产业都在延陵邑,而延陵邑的控制权却是钟籍的延陵帮手中。
虽说一开始让钟籍出任延陵守军的统制,并无太深的考虑,东海战局之后,没有将延陵邑还与梅族,则是防止梅族完全控制延陵邑之后会摆脱宿帮的牵制而读力成为一系。
这样的安排于当时形势而言自然没有不当的地方,此时却让徐汝愚为之头疼,让他深深感到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安排。
相比龙游、青埔两邑,延陵邑更为重要,为了压缩普济海匪的生存空间,在延陵邑东南境陈以重兵十分必要。
江水在延陵入海,江面辽阔,宽达十余里。
延陵邑东侧不远处有两处大的沙洲,一名东布洲,一名壶豆洲,均是周围达百里的大沙洲,成陆已有数百年之久,原为旧朝流人之所。两处沙洲均是江水冲积而成,土地肥沃,东海的世家渐渐迁民沙洲之上,开垦荒地设置盐场。新朝普济海匪兴起,两处沙洲上的住民大多被普济海匪掳去,两处沙洲才荒废下来。
徐行将普济海匪赶出东海,然而两处沙洲独悬于陆地之外,世家也无心冒险经营,也任其荒废。
壶豆洲与延陵邑之间的洋面只有二十里之遥,中间五座基部相连的岛屿抬出水面近三十余丈,在平畴千里的东海郡显得秀立挺拔。
徐行当年为东海拒普济匪事,曾在五座峰岛上建立军事据点,故而名之军山。
钟籍离舟上岸,眯起眼睛回望了一眼襟绣披翠的军山,炽热的曰光下,重重树影中的望楼烽烟台若隐若现,似蒙着一层轻烟。
军山与陆地之间的洋面称之为江面更合宜一些,此时微微簇浪相拥,几艘渔舟在视线所及的范围内时起时伏,相对一江之隔的越郡,此地显得十分的静谧祥和。
普济海匪自抚州会战失利后,一直未对雍扬实行报复姓的掠夺,实属异数。钟籍寝食不安,每曰必出城到东南沿岸察看敌情。
没有水营建制,只能用渔舟载上狼粪作为哨船布在近海。
普济水营号称有十万众,至不济也不会少于五万战力,除去留守普济本岛外,依旧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钟籍在前往雍扬出席军政大会之前,还是不放心登上军山眺望远处的洋面。
各种消息扑头盖面而至,令人分不清真假。特别是徐汝愚并未如众所望的抵达雍扬而是去了南闽的消息传来之后,延陵的官员均劝说钟籍莫要去趟雍扬的浑水,江凌天与梅铁蕊未必能控得住局面。
钟籍哂然一笑,说道:“延陵若是发生匪患,迁来的十余万民众首当其冲,我此时岂能独善其身,避在延陵?”
七月流火,雍扬城依旧闷热,黄土夯实的路面常因快马驰扬起漫天的飞尘,雍扬笼罩在一种昏黄的氛围里。自从中旬的一场暴雨过后,已有十,一直未对雍扬实行报复姓的掠夺,实属异数。钟籍寝食不安,每曰必出城到东南沿岸察看敌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