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新年,新相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朝廷有制,正月初一上午,所有在长安的官员都要去向皇帝恭贺新年,这也是五品以下官员唯一的一次能够见到皇帝的机会。所以,虽然李曦才只是从六品,李逸风和柳荣的品级更低,却仍是要一起去兴庆宫的。

  当然,人那么多,指不定要几千个人一起朝贺,又没有望远镜,看得见才怪!

  一路上往兴庆宫的方向走,天还漆黑漆黑的,却是车马不绝于路,几个人一路相伴,先是讨论了一下关于给李逸风和柳荣都在长安添置一栋宅子的事情,然后不知不觉的,就说起了今曰的百官朝贺。

  所有人心里都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关口,十有八九的,那自十二月以来便悬而未决的新任宰相,就要在今天正式亮相了。

  这是一个牵动了无数人心的悬念。

  几个人到了兴庆宫外,但见人群簇簇,放眼望去,全是官。

  不过,人虽然多,倒是不乱。

  这是朝廷的制度,每年的惯例,不只是礼部和太常卿负责引导的官员们熟谂之极,就连百官们对于这一套流程也大多已经是很熟悉了,所以大家按照各自的衙门和统属,很快就聚成了一堆一堆的,再然后,自然而然的就按照品级高低排起了队。

  小队汇成大队,大队汇成长龙,天交五鼓,宫中的黄门唱诺,百官徐徐地鱼贯而入,大礼参拜皇帝陛下,齐声恭贺新年。

  这一套都是公式化了的,李曦和柳荣等人虽然不熟悉,但是一来旁边有魏岳等几个人带着,另外……夹杂在那么多人中间,其实只要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就是了。

  平常时候为了方便办事,即便是大臣们觐见皇帝,那礼节也都已经是简化了的,一年之中只有这一次,才是真正完整无缺的参拜大礼——说实话,繁琐之极!

  好容易百官参拜完毕,李曦偷偷地踮起脚尖往大殿里头眺望了两回,以他一个六品官在队伍中的位置,甚至都看不清那灯火通明的大殿里到底是不是有玄宗皇帝。

  长安身为天子之都,本来就是官最多的地方,大唐承平百年,中央机构一朝比一朝臃肿,再加上那些身上有爵位和品阶但是不任事的世家贵戚们,所以长安城内要过来参拜的官员们,怕不至少也要有近万人!

  好不容易参拜完了,天也已经亮了。

  然后,不出大家所预料的,就在一个太监尖细着嗓子中宣布了对朝廷百官的例行赏赐之后,又有一个太监站了出来,正式宣布了朝中的人事变动。

  圣旨很长,但是真正能引起大家关心的,却只有两个名字而已。

  第一个,是张九龄。

  这个名字念出来,李曦周围的官员中,有人叹息,但更多的人是一脸平静毫无反应。

  虽然眼下张九龄还在居母丧,但是历来便有天子为了国事而“夺情”的规矩,所以对于张九龄的上位,其实大家都已经有了充足的心里准备,因此当这个结果出来,众人的反应也就都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甚至还有些官员,许是跟张九龄那边多少的有些关系,此时听到这个名字,脸上便忍不住要露出一抹得色与兴奋来。

  这丝毫都不奇怪,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其实不止是天子,换一位宰相,就要换一批臣。一个宰相要上台执政,为了保证他的政令能够顺畅的被指定出来且顺畅的被执行下去,那自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向皇帝推荐并引进一批与自己政见相合的大臣,虽然这种明面上的调动规模不可能大,但这是惯例,也是得到了大唐历代皇帝默许的。

  与此相比,一朝宰相一朝臣对朝中百官更大规模的影响还在于暗处,可能官职不动,但是宰相的重用和不重用,将直接导致权力在不知不觉间的倾斜,而随着宰相在位时间越来越长,这种暗地里影响,会渐渐地扩大化和表面化。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人黯然销魂,也会有人飞黄腾达,甚至一步登天。

  但是从年前时候拜访张府所得到的待遇来看,这个原本应该是最让李曦可以放心地跟着高兴的任命,此时听来却是并没有太多的欣喜的感觉。

  不过,当第二个名字念出来,却让几乎现场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也让李曦为之一愣。

  然后,他狠狠地握起了拳头。

  居然是……裴耀卿。

  对于李曦来说,这算是望外之喜了!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