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好处大大的有第1/2段
裴耀卿居然会跟张九龄一起成为宰相,这大大的出乎了大唐百官的意料。
当然,无论是从能力,还是从履历上,都没有人会质疑裴耀卿,毕竟此人开元二年就出任长安令,在长安令任上的几年,他颇有政绩,至今长安的百姓们提起他来,仍是对他当初在任时的举措赞不绝口。而且在随后十几年的为官生涯之中,他历任多地刺史,每一任都颇能留下一些政绩,又曾为大军武备,计赚契丹,堪称允文允武。
所以,要说能力,他是完全有能力出任宰相之职的。
但是,他的资历差了一些。
从头到尾,裴耀卿虽然辗转各地都是历任要职,但是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没有丝毫在中央的为官经验。
因此,在一开始宰相人选悬而未决的时候,虽然也曾有不少人考虑过他或许也会成为几个候选人中的一个,但是正如韦縚对他的轻视一样,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裴耀卿在资历上的这一点致命缺憾而将他排除出名单之外。
要知道,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论资排辈都是一个谁都跳不过去的坎儿,在官场上,这一点尤其重要。前头那么多人排着队呢,不少人都曾经是你的老上司,你说你能力强,人家能走到那一步,难道能力就比你差了?
但是呢,话又说回来,如果完全的论资排辈,合适的人选中,谁的资历更老谁就上位,其他人继续排队,那还要皇帝做什么?
玄宗皇帝虽然靡靡渐老,但是开元二十二年春天的这个唐玄宗,却还并没有成为后来那个难得糊涂的老皇帝呢,这个时候的他,大到天下,小到朝堂,巨细靡遗都在心中,又是一贯的善于用人,他又岂会被所谓论资排辈的议论而卡住?
圣旨一经宣布,争论月余的新任宰相人选的问题,尘埃落定。
此时毕竟是在朝贺之中,即便有很多官员听到这个结果之后都是面带诧异之色,但是却——李曦这个从六品自然也在其列——基本上就已经算是交代了公事了,只等着吃完了中午的赐宴,就可以回家继续过年,而朝中三品以上官员,却仍要继续忙碌,尤其是礼部的官员,这几乎是他们在一年之中最集中露脸的机会,长安城内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都离不开他们,尤其是以玄宗皇帝要带领着朝中的高官们去祭拜天地祭拜列祖列宗,就更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在礼部几位官员的引导下,不够资格参加那些活动的百官们徐徐退出,到勤政务本楼前的小广场上等待中午的赐宴,这个时候,规矩就要稍稍宽松了一些,柳荣和李逸风,乃至魏岳等江淮转运使司衙门的人便纷纷冲李曦围拢过来,一个个脸上都带着莫名的惊喜。
对于魏岳等人来说,裴耀卿身为江淮转运使司的正牌子主官,此时得以出任宰相,这自然可以极大的增强这个衙门在朝中的话语权,也极大地抬高了他们的地位,而且,此后要办什么事情,自然是要比此前方便许多。所以要说惊喜,还真不是过分。
而柳荣和李逸风脸上的惊喜,则很可能就是跟李曦心中所想的近似了,他们也都知道,张九龄与裴耀卿携手拜相,不管是对于以自己为首的江淮转运使司众人来说,还是对于此时蜀州的周邛与柳博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
&emsp就更是他们的分内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