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中牟剑馆第1/2段
这一帮士兵身穿钢铁甲胄,手执明晃晃的利器,一脸飞扬跋扈之色。他们脸上的表情将他们的身份透露无疑,邯郸城内,只有左军跟中军的士兵,才会如此嚣张。
他们大约有四五十士兵,其后还跟着数十名身穿普通衣服,一身平民装束的普通人。
见状,赵帆的眼眸微不可察的稍稍一动,很明显,那些普通平民,应该是这些士兵在附近征召而来,准备加入军队的,当即他也是微微后退了几步。
看来李兑的叛乱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当即赵帆心中也是涌上了一抹强烈的紧迫感,逛街的心情也是破坏了许多。
“冰冰雅儿木娘,天色不早了,我们快点回去吧。”赵帆心中想着明曰征兵之事,当即也是对兴奋的三女叫道,她们此刻看上去毫无倦意,赵雅儿更是不依道。
“帆哥,还早着呢,更何况晚上的邯郸,更加的漂亮。”
此刻夜色降临,华灯初上,河畔的酒楼、茶馆灯火一盏盏亮起来,璀璨如银河,但闻处处笙歌,声声笑语,比起白天,反倒更觉热闹。
赵帆见她们仍然兴致勃发,当下也不想扫她们的兴,只好无奈的点了点头。
赵国位于北方,水流较少,邯郸城的这一处小桥流水,看上去倒是韵味十足,虽然有些像南方的那种烟雨朦胧的诗情画意,不过仔细观察,却又似乎不同,多了一种宏伟大气之感。
“帆哥快看,前面是有一家剑馆。”正先前走着的赵雅儿忽然惊奇的叫了一声,随即拉着赵帆,指着前方不远处的一家剑馆颇为兴奋的叫道。
赵雅儿自幼学习弓马骑射,除了马上骑射十分精准之外,剑术亦是十分精妙,当即自然是感到心中一喜。
战国时候的赵国,号称“四达之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皆是与其他诸侯国相毗邻,稍有不慎,便有亡国之危,所以赵人便保持了雄健尚武的习姓。
赵地少温柔敦厚之长者而多慷慨悲歌之士,人民少揖让而多功利,傈悍而少拘禁。从前司马迁论述属于赵的种(今河北蔚县一带)、代一带风俗曰:“种、代,石北也,地边胡,数被寇,人民矜慎忮(强直之气),好气,任侠为歼,不事农桑……自全晋之时固已患其傈悍,而武灵王益厉之,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也。”
总之,傈悍、强直、儇(狷)急、好气、任侠,便是赵地民风之写照。
这剑馆的流行与兴盛,便是赵人尚武之风的一种体现,其实其他各诸侯国,也都有剑馆、武馆之类的地儿,只是赵国在这方面更甚而已。
赵帆也是微微一笑,虽然他习惯用枪,不过对于古老的剑术,亦是十分好奇和赞誉,当即也是颇为高兴,赵雅儿更是急不可耐的拉着众人朝剑馆而去。
出现在赵帆等人面前的这座剑馆,占地约二十余亩,名为中牟剑馆。
中牟是赵国的一座城池,剑馆的主人起这个名字,想必此间主人乃是中牟县人氏。此刻,剑馆之内正有不少身穿武士服的学徒,在练习剑术。
战国时候,战况时有发生,学武可以自保,连读书士子也是文武兼学,稍有家产的普通庶民更是把子弟送进剑馆学艺保命,这也是剑馆兴盛的一个重要作用。
“这里学剑的弟子倒是不少,想来这中牟剑馆在邯郸还极为出名。”赵帆等人来到门外,往里面看去,当即也是微笑着说道。
几人迈进了剑馆,虽然有一些学徒见到了他们,不过却也没有在意,这剑馆就开在集市旁边,平常有不少的平民没事都会过来看看,所以众人也没有把赵帆等人放在心上。
赵帆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些学徒们练剑,而徐英徐雄,却是一脸的不屑。
他们都是以一敌百的悍将,学习的是杀人之法,拼命之术。这些学徒们练习的剑术,在他们看来都只是花架子,歪把式而已,毫无战斗力可言。
上了战场,可是你死我活的战斗,大剑馆的主人起这个名字,想必此间主人乃是中牟县人氏。此刻,剑馆之内正有不少身穿武士服的学徒,在练习剑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