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场好戏第1/3段
大英帝国的议会早在13世纪就开始形成了,当时是由各郡领主、精英骑士以及持重身份的市民共同组成,而到了19世纪,进行过三次改革,分别在1832年、1867年和1884年。
在1832年的会议改革,主要是针对工业资产阶级的权利进行重新分配,与帝国贵族阶级进行分权,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主要权利依旧掌握在贵族手中,这其中就以女皇为首的皇室所占成分最大,所谓议会的主要决议,都是由女皇授意通过的。
在维多利亚女皇的授意下,英议会就针对中英战争的赔偿问题进行了几天的谈判,无论是贵族阶层还那些代表资产阶级的商人们,都认为帝国的尊严遭到挑衅,非常有必要对清国实施惩罚,为了保障帝国利益再签订一个赔偿条约乃是必要之举。
而这个条约则不能在《通州条约》的款项之内,要以一个完全崭新的条约出现,要知道在这次的战争,他们整整一支分舰队遭到了毁灭姓的打击,陆海军二万余名官兵阵亡,失踪者亦达数千,即使克里米亚战争中一场大型战役也不过如此。
在他们“骄傲高贵”的头颅里,显然不会认为即使帝国遭遇了一场失败,就必须屈辱地赔给对方哪怕一分钱,相反的,清国首先必须乖乖地将俘虏送还,然后再赔偿给帝国战争的消耗损失。
在国内这样的心理驱使下,达尔豪西手中的这封电报里表达尤为淋漓尽致,虽然一定程度上这位印度的前总督却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类似的文字游戏他自己就在印度曾经策划过了多次。
达尔豪西仔细的看了一遍这些条款,首先,要清国赔偿4000万两白银;其次,清国对大英帝国所出口的全部货物免税,同时,由帝国派遣一名官员担任广东海关总督,以关税担保赔偿还款;最后,允许大英帝国在台湾建立海军基地。
而法国一方,除了前两条几乎一模一样外,最后一条则是允许法国在越南与中国交界,也就是云南境内一处派驻军队。
除此之外,还罗列了几十条小条款,足够让英法的隐姓势力在清国扎根,不过在最后,英法两国都郑重承诺会提供武器甚至直接出兵帮助清政斧平息太平天国异教邪端的内乱。
这时,无论是杜蒙.罗瑟夫还是达尔豪西,收到这封电报时不尽想到了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那个林海疆有可能同意这样的条款吗?国内不了解远东的变化,现在与清国的谈判已经被分为了二个部分,俘虏问题要与同他们交战的南洋水师提督交涉,而他们已经清晰的感觉到了,清国由于叛乱政斧对地方督抚军人已经开始丧失控制权。
南洋水师提督的官职在清国国内是无法代表政斧进行国与国之间的交涉谈判的,两国谈判这种外交要事,按国际惯例通常不会交给水师提督这样的军人去办理的。
在清国很可能是军机大臣或者王爷之类的人,达尔豪西两人都有自信将决议条款里的内容达成大部分。
可这林海疆从军舰入港以来,三天还没到,就摆明要讹他们几十万两银子,要是他们在这里住上一年,恐怕就算清帝国政斧同意赔款,赔款的钱也恐怕所剩无几,他们的此行根本就是羊入虎口,因为在帝国没彻底下决心进行一场倾国之战之前,英法在远东的武力远不如林海疆所掌握的铁甲舰队犀利。
一向习惯了以武力说话的达尔豪西和杜蒙.罗瑟夫碰上了林海疆这么一个总爱用大炮发言的混蛋,一时间也是束手无策,于是两人商量了一夜,他们深知只有将俘虏问题同条约谈判一同进行,这场谈判才会有成功的可能,而谈判的对象必须是清国的政斧,而不是林海疆这样的地方势力。
英法两国关于赔偿条约的决议电报也已经发往燕京,相信在极短的时间内便会有新的代表来进行谈判,更重要的是不出三天,一只英法联合舰队将出现在清国的南海海域,懦弱的清国政斧能经受得起这样一只舰队所带来的心理打击?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拖!”达尔豪西睁着他那双不大的眼睛,略带阴沉地说道:“撑过这三天,等舰队一出现,我们就胜利了,那时林海疆再嚣张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