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致命的时间差第2/3段
“难道关羽全军都练就了不吃饭的本事?”颜良这下有点坐不住了,决定先派几个细作去打听打听。
再等了五天,眼见关羽大军还是一点缺粮的迹象都没有,颜良终于彻底坐不住了。正在他准备应战的时候,他派出的探马也陆续回来了,与此同时,关中的夏侯渊也派出人来通知他:汉中已经叫赵峰给拿下了,有了汉中的粮草供给,想困死关羽很不现实,困守上庸也没啥意义了,还是速度跑路来得好。
由于关羽大军驻扎在上庸与汉中之间,颜良自己无法派出细作前往汉中探听消息,只能打探东面的消息。从汉中被攻陷,到消息传到关中夏侯渊那里,再从夏侯渊那里传达到颜良这里,虽然一路上都是快马加鞭紧急传书,这中间也耗费了将近半个月。与此同时,关羽虽然没有回到荆州,但是他却利用信鸽与襄阳的文聘以及樊城的李严,甚至宛城的李通以及武关的郝昭随时保持联络。而信鸽在刘备军中尚属余高度机密,至少申耽是无法自行使用的。至于驯养,那他就更不会了。
如此一来,纵然颜良得知关羽因为平定汉中,并不缺粮,这期间也需要半个月。而关羽却早已弄清颜良的情况,也就有了半个月来布置相应的措施。这半个月的时间差,最终决定了战事的成败。在此期间,关羽下令文聘和李严率军往上庸而来,堵截颜良的退路,郝昭和李通则兵进安众,注意阻截关中的援军。
很讽刺,原本颜良想用粮草算计关羽,最后自己却被关羽算计了。在得知关羽并不缺粮之后,颜良也是急了,恨不能立即去和关羽决一死战。但是此时关羽却是一反常态,率军死守营寨,就是不让颜良走出上庸。与此同时,李严和文聘拼凑了两万人马,前去上庸往南乡的路上,隔着襄水安营扎寨,并且收缴了附近所有船筏,以堵截其归路。颜良想率军攻打,可是自己麾下只有万余人,一旦分兵,那关羽率军攻打城池,就未必能守住了。总而言之,颜良这一万人马,已经成为了被困在上庸的一支孤军。
粮草一点一点耗尽,对于这种情况下的敌人,关羽早就从赵峰那里学了无耻的招数:又过了十几天,估摸着上庸的存粮所剩无几,关羽派出数百名兵卒轮班到上庸城下大吃大喝,引诱城上的守军前来投降。
“君侯妙计啊,如此才是名副其实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眼见自从派出人去吃喝引诱之后,每曰来投的士卒越来越多,诸葛瑾也是佩服不已。黄忠等人更是马屁高帽一顶一顶地送上。
“君侯,前几曰还只有申耽属下的荆襄旧部来投,这几曰已是有关中夏侯渊人马来投了。光是今天上午,来投降的就已经有三百多人,看来这颜良,就快要穷途末路了!”这天周泰刚刚在外面负责安置俘虏,刚刚进账之后也是兴奋地直嚷嚷。
“关将军,颜良派人送来一封信给将军!”就在众人聊得开心的时候,一名小校进来呈上一封书信。关羽接过打开一看,却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君侯,颜良可是要投降?”诸葛瑾看关羽表情变了,连忙问道。
“非全是如此!”关羽有些感慨地道,随即将书信传阅帐内众人。诸葛瑾接过一看,但见其信上写道:汉征虏将军,北原亭侯颜良拜上荆州牧、汉寿县侯关云长将军。将军神机妙算,良引兵犯镜,却为将军所困,陷于绝境。良自知征战沙场,迟早有此下场,死亦无怨。然则麾下将士跟随多年,不忍其随我共同殒命与此。将军之勇,举世皆知,良亦非无名之辈。今良愿与将军公平一战,若胜,还请将军放我麾下将士一条生路,颜良愿任凭将军处置;若败,则自当全军上下全凭将军处置。书不尽言,还盼将军早聘和李严率军往上庸而来,堵截颜良的退路,郝昭和李通则兵进安众,注意阻截关中的援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