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两个大忽悠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二人这是在各自表功,方绍便从中做起了和事佬,接口道:“所以说,曹贼势强,我们联盟两家只有齐心协力,我家主公守西,吴侯御东,方才能抵御曹贼的侵凌,鲁将军说是也不是。”

  鲁肃受周瑜死前所荐,被孙权委任命为汉昌太守、偏将军,接管了周瑜部众,屯兵于陆口,成为东吴西线的最高军事长官,故方绍称其为鲁将军。至于那汉昌一郡,即为长沙北部的三个县,不久前被东吴设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同时也是鲁肃的食邑所在。

  方绍这话鲁肃当然不能说不对了,只得道:“方从事所言极是,我家吴侯也是以大局为重,先前方才慷慨的将荆南五郡借给了刘使君。如今东面已固,曹艹一时难有作为,我东吴已能腾出富余的兵力来为刘使君分忧,所以我家吴侯也不好意思继续让刘使君在西面吴侯将荆南借给刘使君了。只是如今吴侯催逼得紧,非要我将荆南索回,我这夹在中间也十分的为难,还希望刘使君能为肃的处境考虑一下。”

  鲁肃这是打起了感情牌,诸葛亮眼珠子转了一转,也跟着一叹,道:“子敬于我们是有恩的,左将军平素也常念及,左将军时常与我们讲,要尽快寻到一处新的安身之处,将这荆南归还给东吴,也免得连累子敬为难。”

  鲁肃一听这话,精神顿为一振,忙道:“是呀,咱们既是一家人,自当互相体谅,肃也常向吴侯讲,刘使君乃守信君子,他当初既然是答应了一旦开辟出新的疆土,就会归还荆南,那便是一言九鼎,绝不会反悔。”

  方绍跟着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吴侯耐心等待一些时曰吧,这荆南我们是一定会归还的,只是还需要些时间。”

  鲁肃却又道:“吴侯其实也是为刘使君着想啊,之前刘使君说取了益州就归还荆州,但却迟迟不见动静,我家吴侯以为刘使君是担心自己实力不够,所以才提出合取益州的计划,其实本意是想帮刘使君开辟一块容身之处,只是双方之间可能少了些沟通,所以中间才出现了些误会。”

  鲁肃这一席话,既是为前番吴军的敌对行为找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又拐着弯的抱怨刘备没有实际行动,是在有意的拖延时曰。

  诸葛亮当然知道他什么意思,便叹道:“吴侯的心意,左将军岂又不知,只是刘璋乃是他同宗兄弟,公然去夺其基业,以左将军这般仁厚的姓情,自然是难以下手。这不,左将军这几天也因此事焦虑伤神,身体欠佳,要不然也不会命我等来召呼子敬了。”

  鲁肃劝道:“刘使君还得多多注意身体才是,至于益州之事,恕肃直言,刘使君若再拘泥于仁义,早晚益州要被别人抢先下手,到时候那益州还不落与旁人手中,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刘使君这个同宗接手为妙。”

  诸葛亮点头道:“子敬言之有理,子敬放心,我等自当旁敲侧击,早曰劝动主公去取益州。至于吴侯那边,还望子敬也多以大局相劝,不要逼迫太急才是,只请吴侯放一百个心,只要我们取了益州,必然立即归还荆南五郡,绝不食言。”

  诸葛亮红口白牙,指天发誓,那般正襟危坐,信誓旦旦的样子,就连方绍也差点信以为真。

  事到如今,鲁肃又能如何,只得心中暗叹:“也只能如此了,回去算是给吴侯有个交待。就让刘备拖着吧,他若真将荆州归还了,我还怕在江东没有立足的本钱了呢。”

  (未完待续)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