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选之子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徐煌实在搞不明白,一个百户所一百二十号人,只有一支鲁密铳,杨百户为什么把最好的武器交给这么一个家伙!

  看着崔武起伏的背影,徐煌长叹了一口气,双目扫视阵地,这一看,心里更是堵得慌。

  徐煌手下的五十个卫所兵,全是奇葩!

  离他最近的几个:一脸络腮胡子的秦桓鸣,抱着一杆鸟铳半靠在岩石下,时不时的拿鸟铳去捅地上的爬虫。

  手下另一个小旗官朱盛鸿在土坑里蹲着马步,肩上扛着一把长柄斩马大刀(类似青龙偃月刀),他面容严肃,牙齿却咬得嘎崩作响。

  徐煌不明白,好好的他为什么要蹲马步?学关公耍酷吗?

  可都像他这样蹲马步,不等见到流贼大腿就抽筋了,还打个屁的仗啊!

  据说朱盛鸿这货还是皇族宗室,楚王一系的,是太祖朱元璋第十世孙。

  这才没过几代,就堕落成了个脑残,还混迹在卫所兵中,看来这大明的气数是该到头了......

  如今大明国势日衰,南面在剿寇,北面在打清虏,年年赶上大灾,还有鼠疫肆虐,这怎么玩?现在给徐煌当皇帝都救不了!

  因此徐煌只想在这乱世保住性命,最好拉起一帮人,割据一方,结寨自保,可手下都是些什么玩意啊!

  五十个卫所兵的姿态千奇百怪,就没有一个经过正式训练的。

  可以说,埋伏在禹山的所有明军,全是一路货色,一个比一个熊!

  官兵这边来了两个千户所,领头的是两个千户,两个山头一人负责一边。

  按理说一个千户所满编是1120人,两个就是2240人,可徐煌怎么看两个千户所加起来顶多只有一千多号人?

  他们是奉命来打埋伏的,按照杨百户的说法,就是给流贼使绊子打闷锤。

  但看这架势,谁打谁还不一定呢!

  流贼中外号“一条龙”的首领,姓名不详,籍贯不详,在官府的印象中属“无名之辈”。

  据说所率流寇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规模不大,不足为惧,因此上头只派了两个千户所的官兵来禹山打埋伏。

  可徐煌却不怎么相信,据他对历史的丁点了解,貌似明末第一猛人曹文诏将军,当年凭借一己之力收拾了几个农民军首领,其中就有绰号“一龙条”的家伙。

  那家伙能从曹文诏的关宁铁骑手中逃掉,还逍遥了数年,应该有点东西吧!

  徐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目光离开了这些让人揪心的卫所兵。

  山脚下,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在和风中无声流淌,河上一条小石桥横跨南北。

  朝霞初放,山间小桥掩映于青山翠柏之间,如同一幅山水画,这副景色要是落进文人墨客的眼里,必然会引人诗意大发,忍不住吟诗一首。

  可在徐煌眼里,这是一处充满杀机的险地!

  南宋末年,拖雷所率的蒙古右路军在此进入邓州境内,金军完颜合达以二十万大军分别部署于禹山的山前山后,企图夹击蒙古军。

  拖雷没有上当,派骑军迂回至山后,向金军发动进攻,最终蒙古军因兵力不足不敌而退。

  从纯战术学上看,这是一场占尽优势的伏击战。

  论地形,明军占据着绝对有利的伏击地形,居高临下,且埋伏在闯军进入邓州唯一的必经之路上。

  论武器,明军手里有火器,武器也普遍比闯军的好。

  论战力,明军就地埋伏,以逸待劳,闯军长途奔袭,精疲力竭。

  可是,徐煌心里却完全没底。

  因为明军卫所兵的训练水平连乡勇都不如,很多人不是招募来的,而是抓来的壮丁!

  大明军队的潜规则就是吃空饷,满员五千六百人的扬州卫,实际只有两千来人,大多卫所兵充当着军官的佃户,从不训练。

  朝廷一声令下,要打仗了,这些当官的这才慌了神,东拼西凑,坑蒙拐骗,什么招都用上了,好不容易凑出一支看着像样的军队。

  这样的军队连手握长矛大刀的流贼都打不赢,怎么与满清八旗军对垒?

  更糟糕的事,这帮来自江南扬州卫的兵爷们士气极其低落,得到朝廷诏令一个月来,每日无休止地翻山越岭,奔赴前线,士气早已被遥远的路途和湍急的河流消磨殆尽了。

  .......

  曹文诏的关宁铁骑手中逃掉,还逍遥了数年,应该有点东西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