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摆烂第1/3段
总督厅中一团和气。
席间,众人不时提及一些军事战务。
说道松山之围,督师杨绳武沉默了,他让张若麒先说两句,
张若麒身为兵部监军,可实折上达天听,又掌握粮秣及功次核对,督诸军勇怯,权力势大。
官场上,武将都是直肠子,文官的道道却很多,杨绳武与张若麒二人相互谦让着。
没办法,之前洪承畴险些都被这家伙架空了,杨绳武心里有阴影。
张若麒推辞不过,笑着道:“本职受陛下重托,不过是核较军功,此战徐煌为国立功,本职定当从速上报,不使立功将士心寒。”
顿了顿,他又说道:“当下军心可用,本职以为,当乘锐出兵,以解松山之围,如此方不负圣上及朝廷诸公殷殷寄托之意。”
此话一出,辽东各官将,都是脸色一变。
只有杨绳武含笑坐着,不动声色的样子,似对张若麒的话极为赞赏。
张若麟说了一大堆,他代表皇帝,更代表兵部尚书陈新甲的意思。
虽然他话说得和气,但语中之意谁都听得出来。
皇帝迫切地想救洪承畴!
之前吴三桂等人以粮草不继为由,没有出兵救援,朝廷也没有怪罪。
现在粮草来了,还不出兵?
皇帝又不是傻子,惹急眼了谁都吃不了兜着走!
议到出兵去救援松山,吴三桂等人都在装死。
一个个像是喝高了,顾左右而言他,演技拙劣。
张若麒盯着吴三桂,道:“吴总兵,你觉得呢?”
被点名回答,吴三桂躲不过去,沉吟片刻,说道:“奴贼势大,当下应先观敌情,再做决定。”
张若麒心中骂娘,这都观察半年敌情了,还不够?
他不敢斥责吴三桂,只得说道:“也不是非得出兵,只要将粮草运往松山,亦能解燃眉之急。”
众人都知道,松山被困长达半年,里面不仅有蓟辽总督洪承畴,还有辽东巡抚邱民仰,辽东总兵王廷臣,玉田总兵曹变蛟、总兵祖大乐,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三祯、饶勋、朱文德,江翥等参将以下共一百多文武官员,以及八千余明军。
他们坚持了半年,城中肯定却粮缺物,只要送一波粮草进去,想来再撑一段时间也是可以的。
到时清军围困不成,松山自然解围......
相比与清军大战,宁远城内的诸将,更倾向于往松山运粮,起码这样安全一点。
吴三桂转头看向徐煌,含笑说道:“徐将军能否出兵护粮,壮壮我军威士气?”
徐煌心中冷笑,搞半天,就想让老子去冒险?
早就听说辽东将门排挤人,专坑外人,果不其然啊!
从本质上说,关宁军以及辽东将门的崛起,有赖于满清的崛起,明廷不得不将大量物力、财力向辽东倾斜,每年拨下的辽饷高达数百万两白银。
孙承宗、袁崇焕人为了拉拢辽东将门,不得已加大扶持,向朝廷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策略。
久而久之,辽东将门大获其利,他们和其直属的关宁军也一步步壮大起来。
可以说,从天启朝末期到崇祯朝,在辽东地区,真正说了算的就是辽东将门。
即便是后来投降满清的辽东籍将领,在满清政权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孙承宗、袁崇焕等人只不过是辽东将门利用的对象而已,也可以说是互相利用。
至于在辽东战场上,那些全国各地调派来的军队,统统是辽东将门不欢迎的对象。
这些客军是要吃粮饷的,明军有规定,客军作战由当地提供粮饷。
在辽东将门眼中,这就是虎口夺食啊,不可容忍!
辽东将门携关宁军坐镇本乡本土,为独占辽饷利益,对外来军队大肆排挤,导致许多从关内长途跋涉来,为国拒敌的将领和军队,含恨陨落在辽东大地上。
这种情况随着朝廷对辽东将门的依赖性逐渐增大,也越来越公开化。
例如原宁远总兵金国凤,是宣府人,初以锦州副总兵的身份驻守松山,以三千兵击退皇太极亲率的上万八旗军,首次打脸皇太极“满万不可敌”的谬论。
&em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