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七二节 谁点化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话刚出口,有着良好素养的静璇很快就后悔了,这不是犯了“嗔戒”么?静璇赶忙双手合十,虔诚万分的道:“南无阿弥陀佛,罪过罪过,还请菩萨勿要怪罪小尼。”

  李易可不管什么菩萨怪罪不怪罪,小道我是信奉三清祖师爷的。见得修真界三大名女之一,普陀山观音禅院座下,以普度世界芸芸众生为己任的静璇女尼做如何小儿女姿态,李易心中畅快哪里还按捺的住心中笑意,哈哈大笑起来。

  听到李易的笑声,静璇只觉得自己连脖子根都红了,直恨不得拿什么去堵住李易的嘴,毕竟十几年的青灯古佛不是白白度过,于是静璇紧紧握住手中寒玉拂尘,也不理睬李易,只低头将着“南无阿弥陀佛”一遍又一遍的念着。

  呃……好吧,我一个人笑也怪没意思的见到静璇又要念经,李易咳嗽一声,道:“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世人生老病死,皆冥冥中自有定数,佛祖既然说‘心即是佛’,何不一切随缘随法?”

  李易对道教儒教义理精通,对佛教义理却是似懂非懂,不过融合古今所论,知道佛教与道教皆是出世之教,其理相通,道教讲求的“无为”与佛教讲求的“涅槃”便相差无几,不过是各自的表述不同罢了,真要探个究竟透彻些,不外乎是“顺其自然”。

  李易的这句话似道非道,似佛非佛,便是以“自然”揉合了佛道的思想。

  人的头不比身上的衣服,每个人一出生便有头,随着年龄的增长,头也在慢慢的变长,而没有人是穿着衣服出生的,尽管每个人出身后都会穿着衣服。

  所以说,修行中常说的不为外物所羁绊中的“外物”可以包括衣服在内,却不能包括头在内,因为头是自然而生,而衣服不是。

  按照《华严经》上的诸佛众生唯心无别法论,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其“心”纯净无暇,自然是“佛”了,那么婴儿的头又怎么去解释?难道是“佛”带着“烦恼”出生?

  禅宗六祖慧能做佛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既然头乃是自然而生,你为了皈依佛教而去剪头,那岂不是为了去除“烦恼”而烦恼?

  ………………

  其实以李易看来,佛教的剃度,不仅是去除“三千烦恼丝”,也有着身份识别的作用,就像道士要在头上挽一个髻一般,这是一种代代相传流传下来的习俗,谈不上有多少道理蕴藏其中。

  静璇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纠结于为自己不剪头找个借口,身在局中自迷罢了。

  这回李易的辩论没有太多歧义,不需要像前几次一样让静璇回去想得头痛,静璇深通佛理,稍一思索便弄得明白,恍然大悟道:“李道友之言直如当头棒喝,让小尼醍醐灌顶啊”

  不要为剪头而纠结了,困扰着自己十几年的问题得以解决,静璇当然喜滋滋的,也不太计较方才李易对自己的取笑了,与李易说起了一些师门轶事:“小尼的师姐师妹们都很羡慕小尼能留头,尤其是那静瑶师妹,每次剪头时,都眼含热泪,无语凝咽呢?”

  顿了顿,静璇颇有几分欣喜的道:“小尼这次回去,定要将李道友所说的佛理也与师傅她老人家说说,以后我们师姐妹就不用剃度了。”

  这个……小道今日点化了你,你回去点化你师傅,日后你师傅又去点化整个九州的和尚尼姑,到时候整个天下的和尚尼姑长飘飘的念着南无阿弥陀佛……

  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李易情不自禁的就打了个冷颤,又听说静璇的师傅定慧师太脾气火爆,若是让定慧师太知道自己这些天来“忽悠”静璇的事情,定慧师太会不会借了慧空和尚的紫金钵,千里迢迢的跑到云山派去收了自己啊

  李易打算将静璇的念头掐死在襁褓之中,又是一本正经的道:“师太此言又差矣,既然一切随缘随法,师太不执着于自己的不剪头,又何必执着于师姐师妹们的剪头?剪头还是不剪头,都是师姐师妹们的缘法,自然就好”

  大凡似是而非的理论,听起总是很有道理的。

  还不将你绕晕,我自己都快绕晕了。见得静璇果然露出思考的样子,李易心中窃喜,却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哪天静璇觉得不对想到要反驳自己,自己早跑到九霄云外去了,以静璇的性子,是断不会在没有说服自己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话说出来的。

  李易忙岔开着话题道:“传闻尊师定慧师太为人一丝不苟,又如何允许了师太得以保留秀呢?”

  听李易说起师傅,静璇自不能不回答,道:“其实为了剪去头的事情,师傅她老人家没少责罚过小尼,不过小尼小时候性格倔强无比,宁可跪在菩萨面前几天不吃饭,后来小尼饿得奄奄一息,师傅终究没能剪去小尼的头。”<”既然头乃是自然而生,你为了皈依佛教而去剪头,那岂不是为了去除“烦恼”而烦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