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后发优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董益民在奋进厂的调研进行的很紧凑,参观完螺旋桨生产车间后,就去了码头,看了看刚刚到位的600吨浮船坞。

  不得不说龚双勤还是很给力的,各项审批办的很快,等申达民到了京城,就跟着龚双勤跑了几个重要部门,就把600吨浮船坞的事给办下来了。

  虽说只是以借用的名义提供给奋进厂使用,但依然为奋进厂解决了一大难题,更何况借用的不单单是设备,还有操作设备的一干操作人员,这对奋进厂来说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毕竟从头培养一批懂操作的浮船坞操作人员,是要耗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的,如今的奋进厂最缺的恰恰就是时间,所以能把一批熟练的操作人员一同借来,奋进厂上下可谓是举双手赞成。

  当然了这些操作人员也不白干,除了原单位的工资外,奋进厂还要支付相同的劳务费用,对此奋进厂并无异议,不就是二十多号人的工资嘛,一条船造下来足够养活他们几年的了。

  再说了这些工资也不白付,他们除了干活其他时间也不能闲着,培训培训奋进厂的员工啦,照顾照顾求知n旺盛的小辈儿啦,不也就名正言顺了。

  对此那些随同600吨浮船坞一起过来的操作人员们并没太大意义,反而还满心欢喜,这倒不是多拿一份工资的原因,而是奋进厂最新的绩效奖励机制让他们极为动心。

  通过市的游船,奋进厂迅速在内河游船领域打出了名声,除了市追加的两艘订单外,与市同省的市和n市都各了四艘。

  为此这三个市的所在省还召开专门会议,要求下辖有条件的省市,都以订船的三个市为榜样,做好辖区内老旧船舶的更新换代工作。

  言外之意就是赶紧去跟着哪三个市去奋进厂订新船。

  这倒不是四所在省为奋进厂着想,舍得把宝贵的财政砸在奋进厂的头上,而是市所在省通过奋进厂的船舶制造,能够有效的拉动省内的工业经济。

  要知道先前市订购的两艘游船,直接就把陷入困境的几家钢铁厂、柴油机厂和仪表厂扭亏为盈,为省里解决了大难题。

  如今奋进厂造的渔船连法国驻华武官都赞不绝口,怎么的也算国际先进水平了吧,市所在省怎么可能错过这么一个既能长脸,又能拉动省内经济的好机会。

  于是干脆就不搞那些模棱两可的暗示了,直接用省委会议把订船当成一个重要任务安排下去。

  能当各地一把手的哪个不是人精,省里的会议虽说一句奋进厂的话都没提,可这些人却明白,要订只能订奋进厂的船,这不单单是奋进厂的船好,更重要的是奋进厂是依托市所在省做的产业配套。

  于是奋进厂的游船订单量迅速猛增,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手持订单量就超过了十艘,一下子超过手持订单出只有五艘航运驳船的卓越厂,成为市船舶订单数最多的造船厂。

  这还不算厂造的渔船连法国驻华武官都赞不绝口,怎么的也算国际先进水平了吧,市所在省怎么可能错过这么一个既能长脸,又能拉动省内经济的好机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